
陳兆錦
兒時的記憶,歡樂與悲傷經歲月打磨、隨光陰流逝,變得越發不真切。而每個人兒時都或多或少聽過一些故事。那些有懸念、有戲劇衝突、生動活潑的故事會讓人記憶猶新。故事的起承轉合,情景劇一般的片段縈繞在頭腦中,讓人不能忘懷。
人在聽故事中成長,同時也在編織著自己的故事。不同的是,有精彩故事的人,往往善於揣摩角色、融合多種技能、通過視覺形象、聽覺形象,將故事表達出來。陳兆錦就是這樣一個講故事的箇中高手!
在新加坡學習華語對於小朋友來說有些困難。相對於英語,華文字筆畫更多,詞意更複雜,在閱讀理解上不那麼容易。想要讓小朋友愛上華文,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無疑是個好辦法。
「講故事不單要講,還要與聽者溝通而發生共鳴。故事動聽,小朋友才有興趣聽下去。兒童的喜好誠實而直接,沒興趣會直接表現出來。雖然學習很辛苦,但至少讓他們學得不那麼痛苦。」兆錦如是說。
從講小動物的簡單華語故事到「說古」 講歷史故事,兆錦都能得心應手。他講故事時邊述說邊繪畫在白板上,連小動物的面部表情和喜怒哀樂都表現得活靈活現。兆錦因具有深厚的舞台表演經驗,他運用不同的聲音、語氣、動作來刻畫人物,並通過不凡的線描繪畫功力在白板上呈現,同時又聲情並茂、繪聲繪色,把故事講得高潮迭起,喚醒了無數小朋友對華文華語的興趣。
他的語音字正腔圓,身為華人的使命感使他想把好聽標準的華語教給孩子們。連不太聽得懂華語的異族小朋友都被他所吸引。兆錦的故事講得情真意切、語言所蘊含的情感表露充分、語言表達清晰因而扣人心弦,再加上邊說邊畫,幽默詼諧而有趣的形式,這種運用全方位技巧說出的故事,讓人不得不讚嘆!孩子們在聽故事時感覺身臨其境,歡聲笑語不絕於耳。在這故事的海洋里,孩子們肆意遨遊,心靈也隨之凈化,潛移默化之中,讓他們領略到了華族文化之美。
如此會講故事的「故事大王」一定也有自己的故事吧?筆者在採訪他時,亦如同看到一幕幕人生舞台的精彩故事……
童年的故事
陳兆錦1950年出生於印尼,這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有千島之國的美譽。其中有一個小島叫仙丹島,翻譯成華語是鑽石的意思。兆錦就出生在那裡。
他的父親祖籍福建,母親則是當地的娘惹。外公是華人,外婆是娘惹,母親為家中長女,按當地習俗早早就結婚生子。後來,外公及外婆帶其他年齡較小的子女去了新加坡,這才有了後來他去新加坡投奔親戚的機緣。
兆錦的父母共育有10個子女,他在家中排行第6。他還記得大哥(比他年長很多)小時候送他去上學的情景。正所謂長兄如父,大哥一直很照顧他,一直督促他讀書、寫字。

10歲的兆錦與父親陳天祿合影

印尼小島,大哥推著坐在嬰兒車裡(一歲)的兆錦
陳兆錦這個名字是按輩分和其他兄弟取了兆字,錦字則是他獨有。也許這是冥冥中的註定,後來家中只有他一人前往新加坡,才有了後來的錦繡前程。
他從小便有些與眾不同,喜歡安靜地讀書,尤其喜歡讀中國傳統的繪本故事,像《紅樓夢》、《封神榜》、《白蛇傳》等。美麗的圖畫、精練的線條吸引著他,啟發了他對繪畫的興趣。
在課堂里聽著老師教華文,他覺得這語言是優美!他還因此迷戀上了華文字和書法!他還記得小時候教他華文的是一位來自中國廣州的老師。後來印尼排華,老師離開的時候,全校師生都去碼頭送行,依依不捨。
那時他心中就有一個強烈的願望:一定要走出這個小島,到新加坡去,到更廣闊的天地中去,到可以學華文的地方去。他和父親商量想去新加坡找舅舅。父親對此事感到焦慮、也很擔心兒子是否能在異國他鄉獨立生存。最後,父親看到他態度堅決,便默默地為他尋找機會。
在印尼,他們雖為華人血統,但大家都講印尼語。吃飯也不用筷子,而是按當地習俗用手抓飯。抓飯時,先把米飯盛在盤上,然後用右手指將飯捏成小團,再送到嘴裡。然而,父親卻讓他使用筷子,而非用手抓飯,想必心中早有盤算,認定這個兒子一定會離開印尼了。
有一天,父親突然叫他馬上收拾東西,說去新加坡的船就要開了。這突如其來的消息,讓他心中懵懂慌亂,急忙找了些衣服和日用品就被父親送上了船。當時,他因家中窮困,並沒有帶錢。父親神色凝重地把他交待給一位相識的叔叔,便一轉頭,毅然決然地離開了……
船出海,風很大,浪湍急!而他的腦海中,全是父親模模糊糊的背影。他只記得與船上的其他小夥伴都因暈船而嘔吐不止。漂泊一天後,他們終於抵達新加坡。他乘坐的是運輸貨物的船隻,想來當時海關並不嚴格,舅舅那時已在碼頭等他。舅舅在新加坡做牙醫,收入還算不錯,當時是開車來接他的。他記得車子的汽油味極重,原本就暈船嘔吐的他難受極了。到目的地後,他所看到的,都是陌生的面孔。好不容易,看到認識的外婆,便一頭撲到她的腳下……
那時舅舅剛結婚,還沒有孩子,便決定讓他住在姨母家。姨母家孩子眾多,住在舊時甘榜的亞答屋。他知道自己是寄人籬下,所以從小便懂得察言觀色、乖巧勤勞,儘量幫家裡做家務。
沒有父母疼愛的童年是孤寂難耐的。遠離父母親及兄弟姐妹的生活,導致他沉默寡言,惟有畫畫和聽收音機作伴。收音機里的華語和歌曲,可以讓他凝神靜聽,得以慰籍。
那時他10歲,正是需要上學讀書的年紀,可沒有合法身份無法上學。彷徨、無奈!舅舅也很是著急,運用他的關係,託人幫忙,終於讓他可以進入學校讀書。一開始時入讀植群小學,然後又轉到同敬小學。他那時已非常懂事,沒有了童年的天真,知道這個機會來之不易,要努力讀書。他憑著一股韌勁,順利讀完小學,畢業後入讀德明政府中學,進入戲劇組,開始展現他的表演才能。
1969年,是他生命的轉折點。經新加坡電台吳雪妮介紹,兆錦參加了「兒童劇社」,劇社成為了他的藝術搖籃。他在劇社接受嚴格的舞台話劇、廣播方面的訓練,包括語言、表情、感情、肢體相關的表演訓練。大家以劇社為家,很多人吃住都在劇社,他也幫助劇社售賣書籍。那些歲月使他得以鍛鍊成長,而且結交了許多良師益友。

70年代,兆錦(左一)在維多利亞劇院參加《文藝晚會》演出

70年代,演出由蔡曙鵬編導的話劇《青年畫家》
開始時他帶著印尼腔的華語,常因吐字不清、吞音,被教課認真的程茂德老師責罵。他知道自己根基薄弱要勤加練習。吞字是因氣不夠,他就勤奮練氣、背誦台詞、認真揣摩各種角色,甚至平時說話都認認真真,一字一句地嚴格要求自己。劇社每天都有活動,有討論會,戲劇嚴謹與執著的態度非常感人,整個劇社熱鬧而富有激情。
青年的故事
1973年,陳兆錦按照政府的要求去服兵役,2年兵役結束後,1975年他拿到新加坡公民權。這一年,年齡漸大的一批人從「兒童劇社」出來辦起「青年劇團」,一直到1983年結束。期間演出了《連鎖案》、《三隻瞎老鼠》、《皇帝的陰影》等劇目,頗受觀眾的歡迎。

80年代,青年劇團演出《三隻瞎老鼠》劇照
陳兆錦高中畢業後便開始自己工作賺錢,教華文補習和畫畫,他的畫作還被印製在T恤衫等商品之上。其實他並沒有受過專業的繪畫訓練,只是憑藉天賦和對繪畫的熱愛,從小到大都在不停地畫,所以成年後竟可以此為生。
1979年,他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在「泛太平洋出版社」,任設計和繪圖師,一做就是19年。那時他有了公積金,便開始準備自己買房子。他一直喜歡繪畫,所以美術師是他真正想充當的角色。至於演員,他始終認為只能作為次要的角色,作為業餘愛好就行。
有一句諺語: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真正讓兆錦揚名的,確是「 演員」 這一「次要」的角色!
兆錦七八十年代與朋友們活躍在舞台上演出話劇、相聲、快板、朗誦。他不但能演,還能編能導。在1984年以話劇《一條絕路、夕鶴》獲得藝術理事會頒發的最佳導演獎。
兆錦的另一個才能是為電台寫廣播劇本。他利用周末休息時間寫作(當時都是手寫),他的字跡整齊而美觀,而且寫得非常用心,哪裡需要配樂和需要表現出內心世界的感受,都用括號標註得清清楚楚,因而其劇本受到電台編導的青睞。
他和好友華亮搭檔說相聲時,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了電視台已故導播陳盛安,邀請他們去演出,這開啟了後來演藝生涯的新篇章。當時陳兆錦的第一反應是想拒絕,他說沒有膽量,讓華亮自己上台。當時是1985年,公司剛好派陳兆錦去香港的分公司工作,負責設計部。在此期間好友華亮一直寫信給他,邀請他回來共同演出,說和別人演出沒有默契。1986年新年時,他回到新加坡,與華亮共同去電視台演出。

兆錦(左)與華亮(右)這對喜劇小品搭檔,在80年代的新加坡家喻戶曉
他們在電視台創作了不少以生活為題材、膾炙人口的喜劇小品,把詼諧幽默與歡笑帶給了千家萬戶,風靡新馬一帶,深受民眾歡迎。

兆錦(右)於80年代與華亮(左)合作的喜劇小品《愛情觀》劇照

兆錦(左)於80年代與華亮(右)合作表演《辦公室風波》
兩人最初以諧劇《打針》走紅,得到《海峽時報》整版報道,轟動一時。雖然當時很紅,可兆錦始終認為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把繪畫和設計的作品完美呈現並按時交稿。演戲都是利用業餘休息的時間,雖然很辛苦,但「演員」的角色,讓他在精神上獲得了極大的滿足感,他願意為之付出。
他和華亮組成「大嘴巴和大鼻子」的搞笑組合,在電視上表演多個搞笑節目,如「開心雙響炮」、「卡拉OK名人榜」、「鐳射DJ」、「禮貌短劇」等,是新加坡繼王沙、野峰之後,一對備受觀眾歡迎的搞笑組合。
1995年,華亮突然遭遇意外過世。兆錦痛失摯友,也頓時陷入抑鬱。那時還好有朋友們的支持和他內心對藝術的執著追求,使他堅強地走了過來。之後,他依然演戲、主持節目。他將繪畫更好地融入了教學,在教師這個「角色」上增添了人生的砝碼。「人活著不能沒有價值和意義,要有目標,努力奮鬥。人生中變化無常,一個時期結束了,下一個時期總會到來,幸運會靜待你勇敢前來。」兆錦如是想。
壯年及現在的故事
時間到了2001年,兆錦已年過五十,在偶然的機緣下,他加入「麗的呼聲」廣播電台做兼職主持人。在8年的時間裡,每逢星期一晚上,他專注地播音、播歌,與老歌對話,用人生感悟與深厚情感描述介紹,給那一首首懷舊金曲賦予新的生命力。
時光荏苒,兆錦活躍於本地藝術界和教育界,例如:導演話劇《風雨牛車水》(南洋藝術學院)作為SG50的獻禮,深受演藝界好評;2018年新加坡繪本嘉年華特邀陳兆錦為嘉賓;新加坡作家論壇大賽也邀請他做評委;他亦是新加坡教育部華文推廣組委會指定嘉賓;更是本地教育界邊畫邊說故事的「故事大王」,在本地教育界聲名顯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