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緯一度的盛夏陽光里,「花園城市」新加坡背靠馬來半島,比鄰蘇門答臘,依偎在東南亞一隅。

俯瞰新加坡,來源:Klook
作為一個四面環海的城邦國家,新加坡綿長曲折的海岸線帶來了巨大的國際貨運流量,使這個小小的海島成為世界最大的物流樞紐,也拉動了船舶業和外匯交易的發展,為新加坡創造了不可估量的商業機遇。
同時,白沙椰影,碧波浩蕩,富有熱帶風情的純凈海域每年都吸引著上千萬異國旅客前來觀光,即使在新冠影響下,2020年第一季度的旅遊收入也達到40億美元,足以見旅遊業體量之大。優越的地理條件是大自然給新加坡得天獨厚的饋贈。

新加坡港口,來源:新加坡經濟管理學院官網
然而硬幣也有花面和字面,孕育地球生命的海洋更是變化多端。二十世紀後半葉以來,隨著礦物燃料的大量使用,全球氣候變暖逐漸成為不可忽視的話題,隨之而來的就是兩極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面對不斷上漲的海水,新加坡也面臨著關乎人民生存的挑戰。

北極冰川融化,來源:The Conversation
那麼全球氣候變暖對新加坡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呢?這還得從新加坡自身的地理條件說起。
地勢低洼的填海小島
生活在新加坡久了,就會發現整個國家不論走到哪都是一片平坦,沒有高聳入雲的山峰,也沒有起伏過大的公路。實際上,新加坡大部分地區海拔沒有超過15米,而海拔低於5米的地區則占整個城市面積的百分之三十,這意味著我們腳下的土地離海面僅有2至5層樓的高度。
更令人擔憂的是,新加坡的地形呈「中間高,四周低」,新加坡中部和東部,尤其是繁華的Marina Bay中央商務區海拔全部低於5米,北部的Pasir Ris地區也面臨同樣的問題,一旦水勢上漲,新加坡的魚尾獅地標、商業中心和大片居民區都將被海浪吞沒。

新加坡地形圖,來源:ScienceDirect.com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也是一個熱衷填海造陸的國家。自1950年起,新加坡陸續將122.5平方公里的滄海築成桑田,而這幾乎占原國土的四分之一,這也是新加坡平均海拔低的一個因素。新加坡政府為國民的生活質量和國家發展,用雙手自海洋中打造的新陸地,可能在幾百年後終將交還給海洋。
而新加坡珍視的水資源也會因氣候變暖產生影響,新加坡的大部分淡水來源於全島各處分布的17個蓄水池,而海平面的上升會導致海水灌入蓄水池,污染淡水,生產淡水的成本會變得更加高昂。

麥里芝蓄水池,來源:新浪看點
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
全球氣候變暖自二十一世紀以來已經成為了值得全世界關注的嚴峻環保課題,截止2019年,全球平均溫度較工業化之前已經增長了約1.1攝氏度,而每一度的增長,都將給地球帶來巨變。

《六度的變化:一個越來越熱星球的未來》
來源:新浪科技
氣候變暖勢必導致海平面上升,自從1993年以來海平面以每年3毫米或更高的速率持續上升,由於南極和格陵蘭冰原的加速融化,截止到如今已經上漲了1.2米。
與新加坡一衣帶水的群島國家印度尼西亞已經開始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印尼政府在2019年宣布將首都遷離雅加達,很大一部分因素即是雅加達是全世界地陷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這個有著超過1000萬人口的城市正以每年1到15厘米的速度一步步陷入無窮的海浪中。誠然,大量抽取地下水以做民用加速了雅加達的底線,全球變暖也讓這個地勢低洼的城市岌岌可危。

2050年雅加達地面下沉狀況,來源:BBC
氣候變化同樣影響了新加坡,自2013年來,新加坡暴雨的強度與頻率有顯著增加。不僅是11月到1月的漫長雨季,其他季節的突降暴雨也令人震撼,自2018年來,有關新加坡暴雨淹水的新聞層出不窮,給居民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也敲響了環境保護的警鐘。

新加坡暴雨,來源:ChinaPress
據調查顯示,預計到250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可能達到7米,這意味著新加坡七分之六的國土將被淹沒,這將導致嚴重的住房和淡水短缺問題。
截止2018年,新加坡人口密度已經達到了7796人每平方公里,高居世界前列,未來隨著可居住面積的減小和人口增加,新加坡房價可能更會一路飆升,人均住房面積也會逐漸縮水;同時,在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背景下,新加坡強烈依賴的糧食進口也會受到影響,物價飛升也是可以預料的。
為了儘可能組織這一可怖圖景的出現,新加坡政府也正實行一系列措施從海水中搶救回新加坡。
新加坡政府做了什麼
新加坡政府同樣意識到不容小覷的海平面上升問題,並已經著手投入大量資金來應對威脅,2019年8月,環境部長就宣布政府將在研究及行動上多管齊下。
首先,新加坡將將設立氣候科學研究計劃辦公室進行為期五年的全國海平面研究計劃,重點關注海平面上升、氣候變化對水資源和洪水管理的影響、氣候暖化對人體健康和能源領域的影響、生物多樣性及食物安全問題,以制定全國氣候科學研究總藍圖,充分應對海平面上升帶來的威脅。

環境及水源部長馬善高宣布計劃,來源:早報
其次,政府自2011年以來已耗資18億元改善排水設施,提高抗洪能力,未來兩年將額外支出政府部門的預算4億元,翻新及維修全島溝渠。現有計劃包括在濱海堤壩的另一端興建第二個水泵房,加強排水能力;也考慮以填海方式於東部岸外填海造島,與新建堤壩相互連接,形成新的蓄水池來防洪。在長期花費上,政府將動用國家儲備金,輔以發行政府債券來承擔相關費用。

新加坡濱海堤壩,來源:新加坡國家水務署官網
新加坡也於2019年10月首次舉辦聯合國氣候變化政府間專家委員會的研討會及相關最高決策機構會議,共同商議有關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對策。
我們應該做什麼
保護環境不僅僅是政府的職責,也是每一個居住在新加坡的人需要注意並為之努力的,「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當個人的小小舉措成為群體化的趨勢,時代的洪流也會因此而逆轉。

保護環境從我做起,來源:Pexels
其實我們要做的非常簡單:
1. 將空調溫度穩定在25-27攝氏度,不僅降低用電負荷,還可以預防感冒。
2. 使用節能的LED燈泡。
3. 減少一次性紙杯、塑料袋使用,多用可重複使用的水杯和布袋。
4. 長時間不使用時切掉家電電源,避免長時間待機,等等。
環保是我們每個人從上學開始都耳熟能詳的詞語,過多的重複可能令人厭煩和不屑,但保護環境不是糊弄他人和自己的表面工程,而是需要付出切實努力的、影響人類存亡的大課題。
也許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不會感受到環境變化給人類帶來的毀滅性衝擊,但人類文明綿延近萬年,憑藉獨特的智慧大幅提升生產力,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輝煌,也應該憑藉這份智慧將文明延續下去,而不是過度利用資源被反噬,最終萬丈高樓傾頹,只余寂靜。

蔚藍海洋,來源:Pexels
《信條》里未來人類研製出反熵物質也沒能阻止地球環境惡化,而需要回溯時間與祖先爭搶資源;《星際穿越》里的未來世界黃沙漫天、農作物枯萎,只能派出先遣隊去太空尋找下一個可定居的星球。無數影視作品裡的環保元素不是政治正確的產物,而是每一個真真切切為未來憂心的創作者的心血。
作為將現在牢牢攥在手裡的人,我們「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不必在絕望而孤獨的宇宙角落苦苦尋覓,而可以切實地行動起來、保護屬於自己的蔚藍家園,實在是值得慶幸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