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善龍每周末都替義順兩座公寓的居民當「免費送餐員」。(曾美玲 攝)
義順公寓重現甘榜精神,熱心數碼經理當起兩座公寓居民的「免費送餐員」,曾遠到東海岸外帶,還曾一人打包31包福建面。
住在義順執行共管公寓梨景園(Signature At Yishun)的居民向《新明日報》通報,這位好鄰居是37歲的數碼營銷與社交媒體經理陳善龍。
他不僅會幫同座公寓的鄰居外帶,也會順道幫忙隔壁座執行共管公寓頂秀苑(The Criterion)的居民。
陳善龍受訪時自認是個老饕,剛搬來時成立了聊天群組,跟居民們討論附近有什麼好吃的,如今已有兩座公寓的94名居民加入。
「附近的熟食中心不提供送餐服務,所以我決定親自送餐,決定好要吃什麼,再到群組裡問誰要打包。」
平時得上班的陳善龍每到周末就會當起「送餐員」,最遠曾經到東海岸上段購買美芝律大蝦面,有一次要到三巴旺買古早味蛋糕時撲空,還特地到裕廊東購買,不讓鄰居們失望。
陳善龍開著車到處尋美食,車油費都是他自行承擔,只會跟居鄰居收食物的錢,記者昨天走訪時,他就剛剛從舊機場路給鄰居帶回了五香。
「我只有一雙手,所以事先聲明每次最多只能買30包,但有一次我要打包實龍崗花園的福建面,已經有27人訂購,又有一家四口要下單,我也不好讓其中一人餓肚子,就打包了31包。」
他也說:「這裡很多都是有幼小孩子或懷孕的居民,因此我能幫就幫。這些小善舉與共享經濟的概念相同,不如藉此增進彼此的感情。」
凌晨排隊買菜頭粿
熱心經理曾經凌晨5時30分到大巴窯排隊買青山菜頭粿,還為了打包南星福建炒蝦面跑了三趟。
陳善龍透露,他非常堅持,一旦說出口就一定要給鄰居們送到,即使吃了閉門羹,也不會就此作罷。
「如果買不到,我就會購買別的食物,改天再想辦法去完成,像是南星福建炒蝦面,我就去了三次才買到。」
年輕媽媽 每周請他打包
年輕媽媽周末時常「受困」家中照顧孩子,幾乎每周都請他幫忙打包。

周末得在家中帶孩子的居民廖淑慧經常請陳善龍幫忙打包。
育有三名年幼孩子的廖淑慧(32歲,自由業撰稿員)說,丈夫每個周末忙著帶兩個孩子去上課,她就得留在家中照顧未滿一歲的寶寶,根本沒時間做飯或自己打包,特別感謝陳善龍的幫忙。
鍾正聰(28歲,教師)則說,陳善龍跟他在同個鄰里居委會服務,對方有時也會在下班後出席活動前替他們外帶食物。
完整報道,請翻閱2018年10月01日的《新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