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是:全球戰「塑」。
這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對地球當前所面臨嚴峻挑戰的深刻反思和呼籲。
塑料污染,作為當今全球環境問題的重要議題之一,已經對地球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威脅,如何減少塑料污染可謂是當務之急。

塑料製品無處不在。
自1909年美國首次合成酚醛塑料以來,塑料已成為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然而,隨著塑料製品的廣泛使用,人們也逐漸意識到,塑料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在污染我們的世界,漸漸成為了大家熟知的「白色污染」。
全球範圍內的數據更加令人擔憂:
• 每分鐘消耗一百萬個塑料瓶
• 每年消耗多達5000億個塑料袋
• 每年產生的塑料垃圾高達4億噸
• 每年塑料包裝廢物的價值高達800億到1200億美元
• 每年約有1100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
• 這些塑料垃圾加起來可繞地球420圈
• 預測到2030年,全世界年度塑料排放量將達到5300萬噸

這些數字告訴我們,塑料污染不僅威脅著生態平衡,也嚴重影響著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據統計,大部分塑料垃圾最終會被丟棄在自然環境中,僅少部分能夠得到回收利用。這些廢棄的塑料製品進入海洋、河流、森林等各個角落,對野生動植物造成直接威脅,影響水質、土壤質量,甚至進入食物鏈,對人類健康構成潛在危險。
然而,我們並非束手無策。
在減少塑料污染方面,全球展開了集體努力,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已經開始採取創新措施。各國還陸續出台政策法規,限制塑料製品的生產和使用,鼓勵環保替代品的研發和應用。響應國際和國家的號召,企業也紛紛制定行動計劃,加強可持續未來的建設。
新加坡知名房地產開發商城市發展集團(City Developments Limited,簡稱CDL)作為新加坡綠色環保先驅企業,致力於打造綠色城市,推動資源循環利用,減少環境污染。
CDL始終致力於提升旗下現有資產,並爭取最遲在2030年前,使其所擁有及管理的80%建築實現新加坡建設局設定的「超低能耗建築 (SLEB) 」標準。
莉豐嘉園(Tembusu Grand)項目是CDL旗下的優質公寓之一,項目的設計注重環保和節能高效,因此獲得了新加坡建設局(BCA)的綠色建築標誌白金超低能耗認證(Green Mark Platinum Super Low Energy(SLE))。

(莉豐嘉園項目設計效果圖)
不僅如此,CDL在綠色建築與可持續發展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 自2010年起,CDL連續15年被MSCI認可並給予「AAA」評級
● 自2010年起,CDL是新加坡唯一一家連續15年登上全球最具可持續性企業百強榜單的企業
● 自2011年起,CDL連續12年被道瓊斯可持續發展亞太指數(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Asia Pacific Index)認可併入選2022年可持續發展年鑑
● 自2018年起,CDL在彭博全球性別平等指數(Bloomberg Gender-Equality Index)中成為新加坡唯一一家獲悉殊榮的房地產管理和開發公司
● 自2018年起,CDL連續6年榮登CDP A級榜單
● CDL也是新加坡唯一一家在2023年度CDP A級榜單中,同時獲得企業環境領導力和水安全雙A評級的企業

CDL發布了2024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Integrated Sustainability Report),其主題是「零投入自然」(Zero in on Nature),這份報告是CDL自2008年起連續發布的第17份報告。CDL也是新加坡首家採用自然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簡稱TNFD)框架來發布報告的企業。
這份報告與《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Kunming-Montreal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的目標15相一致。該框架在2022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上獲得通過,旨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並希望在2030年內阻止並扭轉生物多樣性的喪失。而目標15側重於使得企業和金融機構評估、披露和減少與生物多樣性相關的風險和負面影響。

在這場全球戰「塑」的運動浪潮中,每個「微小」個體也應該深入思考自己的角色,並盡己所能,採取積極行動應對塑料污染。
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選擇可降解或可循環利用的替代品;
購物時選擇無包裝或少包裝的商品,減少塑料包裝的使用;
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分類投放可回收的塑料垃圾;
參與社區活動和志願服務,支持環保組織的活動
從自身做起,共同努力,全球戰「塑」!
攜手並肩,讓我們共同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地球家園。
城市發展集團在新加坡建設局推出的「建築質量評估指數」中評為第一等級發展商。
官網: cdlhomes.com.sg
微信: CDL_Group
電話/WhatsApp: +65 8783 1818
文中圖片除非有標註外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