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說了申請新加坡PR「條件「是個謎!永遠都不知道真實的審合條件是什麼,簡單來說,有貢獻才有機會。
但是看這位樓主的條件,貢獻應該很大呀!為什麼還會被拒?
在新加坡生活了兩年半的樓主,有美國本科和碩士學位。分別來自明尼蘇達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之前在Shopee擔任產品經理,年僅28歲。
根據2022年的新加坡薪資指南,他的收入在同齡人中處於頂尖5%的水平。儘管背景亮眼,他的新加坡永久居民(PR)申請卻在四個月內迅速被拒絕了兩次。
這還沒完!他的朋友情況也類似情況。這位朋友在新加坡工作一年半,同樣是哥倫比亞大學的畢業生,28歲,在一家知名公司擔任數據科學家,收入在25至29歲年齡段中排在前3%。不過,他的PR申請也是在四個月內被快速拒絕。
他們倆的經歷在他們的社交圈子裡應該算是很不錯了或厲害了吧?
他們收集了大約10位在網際網路行業工作的同事和朋友的數據,這些人分別就職於Lazada、TikTok、Shopee、Meta和Google等大公司。這些人的新加坡工作經歷從1.5年到4年不等,但他們的PR申請都獲得了批准,最快的僅用了一年半的時間。
在這個數據中,40%的人有中國的本科和碩士學位,另外40%擁有新加坡的學歷,還有20%來自英國、美國或歐洲的學歷。唯獨他和他的朋友兩次申請(四個月)都迅速被拒。
他們也想知道!到底有什麼規則或條件是他們未能滿足的,以及如何改善他們的申請,提高被接受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