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半年來,我沉浸在軍隊的洗禮當中。說實話,要說軍旅經驗,比起服役多年的前輩,我有如小巫見大巫。但同時,這短短半年裡蘊含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難以忘懷的歷練,而我想與大家分享這段旅程。

(作者鍾瑞琳與母親李越治在新兵結業典禮上合影)
要知道在新加坡,每一位年滿18歲的男性公民都必須履行國民服役義務——這是他們步入社會之前的一道大關。同時,有些人也抗拒著這一天的到來。對他們來說,國民服役意味著他們將進入一個全新的環境,長時間與至親分離;意味著他們一切的生活計劃將中斷兩年,被名為「國民服役」的牢籠所束縛。因此,有些朋友可能會疑惑,身為女生的我為何要去吃這本沒必要吃的苦呢?
(昨日二戰日寇遺留的炸彈,終於由新加坡武裝部隊軍拆彈組順利引爆。)
我參軍的決定似乎沒有任何預兆。我既不是狂熱的軍事迷,作為新移民的子女對服兵役的認知更只停留在網絡論壇塑造的各式故事,以及好幾年前的《新兵正傳》上。
然而,我參軍的原因也很簡單——我想成為一名無國界醫生,為處於水深火熱的戰亂地區雪中送炭。而當時的我認為入伍成為一名軍醫能夠給予我多元化的經驗,為我的夢想鋪墊。當然,這其中也有願意「保家衛國」的情結以及「誰說女子不如男」的幼稚心理助燃。

(新兵結業典禮女兵排合影)
如果說這些原因是我自己選擇參軍的種子,軍營的環境便是豐沃的土壤,我的所見所聞便是涓涓細水,使我想要為國、為民從軍的理念不斷發芽並深深紮根。
如果說一開始的我可以自信地告訴大家我不會遜色於男生,那從軍這段經歷,讓我見識到更多選擇從軍的女生的寫照,使現在的我可以更加堅定地宣告女生也能從軍,並也能散發出屬於自己的光芒。

(從教官手中接過見習軍官的軍階章 —— 圖源:新加坡國防部)
和我一起入伍的有其他38名女生,年齡橫跨19至28歲,在千篇一律的制服和髮髻下,每人的背景和參軍動機都形形色色:有懷著保家衛國志向的海軍軍官、想要引領眾人的炮兵軍官、嚮往翱翔於天際的飛行員;也有想體驗不一樣的生活的、在疫情後想有個「鐵飯碗」的、以及單純覺得穿制服很威風的。要是一一道來比《水滸傳》還琳琅滿目。大家因不同的目標而來,卻又為了這些目標展現了一致的動人的精神。


(野外作戰訓練 —— 圖源:新加坡國防部)
何為精神?
其一:百折不撓的勇氣和毅力,使她們總是披荊斬棘突破眼前的困境。我想要藉此機會打消一個許多人抱有的偏見,又或者說擔憂——女生的體力、耐力,乃至抗壓能力能否跟上高強度的訓練節奏?
說實話,剛開始的訓練項目雖講究循序漸進好讓我們適應,但那日復一日的跑步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可不是蓋的。光是我寢室便有好幾個人在前幾個星期飽受肌肉酸痛的折磨。

(城市作戰訓練 —— 圖源:新加坡國防部)
每月一次的體測更是懸在大家心上的一顆大石。但沒有人就此放棄。伏地挺身、仰臥起坐是弱項?那便抓緊一切時間空隙增肌練習。那時如果你推開我們寢室的門,或許會被地上橫七豎八的軀體嚇到——那是大家在結束了一天的訓練後仍在鍛鍊。
耐力不夠亦是弱項——我親眼目睹一位室友從剛開始跑不下2.4公里,到如今能在30分鐘內輕鬆跑完5公里。疲憊、自我懷疑、憂慮等負面情緒或許會如陰霾般籠罩,但心中的信念伴隨著長官和同伴們的鼓勵總會如一把光劍,劈開陰霾照亮前行的路。

(體能訓練 —— 圖源:新加坡國防部)
其二:不服輸的氣魄,使她們一次次突破自己心理和生理的極限。到了軍官學校,一個營里的男女比例直接飈到了123:3,同時無論訓練項目還是行軍訓練的負重都變得完全一致。
沒錯,我們三名女生成天在正值青壯年還成天擼鐵的男生群中瑟瑟發抖。有次野外訓練,我們須負重近30公斤,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徒步6公里,作為訓練收尾。

(士兵進行演練 —— 圖源:新加坡國防部)
在先前的訓練中,我有個戰友已因過度勞累而傷了背,卻在大家的勸說中執意走完這6公里。我仍清楚地記得她告訴我她不想被教官、被其他同伴看扁,因此無論如何她都會堅持走完這6公里。而她的確做到了。我想她在抵達終點,被教官授予象徵著我們營的徽章時一定很自豪吧。

(部隊行軍 —— 圖源:新加坡國防部)
除了通過這些故事展現出女生為何也能參軍,接下來我將以我的視角講述軍旅生涯如何促進我的成長。
首先,部隊培養了我的領導能力。在兵營中,無論男女都有機會學習領導小組、協調任務以及處理緊急情況的技能。在軍官學校中,我曾被賦予CADET WING SERGEANT MAJOR(學員軍士長)一職,負責一個營的紀律以及福利。這是個「猴子山大王」般的職位,不禁令人擔憂一個女生該如何在一眾自視頗高的准軍官中樹立威嚴。

(軍官訓練結業典禮 —— 圖源:新加坡國防部)
要知道領導一群有著共同目標的人不難,但對於大多數男生來說國民服役不是他們自願參加的,自然也就提不起興致和衝勁。當時,有位頗有經驗的軍官給予了我以下建議:隊伍中總會有少數人是自身具備動力的,還有另一些人是完全無法激勵的;身為領導者的你,要將精力放在這兩類人之外的、大多數有被改變的潛力的人身上。
是不是醍醐灌頂?這只是我所領悟到的冰山一角。我相信,這種經驗對於未來在學習和職業生涯中的領導崗位是非常寶貴的。

(軍官訓練結業典禮 —— 圖源:新加坡國防部)
其次,部隊生活增強了團隊合作的意識。無論是在演習中還是在任務執行中,我們都需要與同伴緊密合作,共同完成任務。在同伴遇到擾心的事時,我們也學會了如何「對症下藥」,給予不同境遇的人不同的支持。這有助於培養團隊合作的精神,無論是在職場還是社會生活中都是至關重要的技能。
此外,部隊生活也鍛鍊了女生的適應能力、決策能力、自律、責任感等等等等……

(畢業晚宴 —— 圖源:新加坡國防部)
上述種種仍只是鳳毛麟角,不同的個體固然會有著不同的經歷,但所能學到的卻是無限制的。這些經驗和技能可以在日後的生活中幫助女生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無論其是否打算長期留在部隊。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蘭辭》中這句,本喻意木蘭之所以能夠代父從軍多年未被發現,除了男扮女裝,也歸功於她不輸男子的能力。
相信許多女生都曾想成為如花木蘭那樣「巾幗不讓鬚眉」的英雄。如今女生參軍無需如木蘭般男扮女裝,更能以女性身份于軍中大放異彩,並通過軍中所學更上一層樓,成為自己的英雄。

(本文是鍾瑞琳在新加坡天府會「紀念李光耀百年冥誕座談會」上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