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新加坡私宅租金持續高漲,加上可出租單位有限,不少租戶轉向選擇在共享居住空間、服務公寓和酒店租房,為共享居住空間業者帶來更多商機。
房地產網站99.co和SRX上月底發布的預估數據顯示,新加坡非有地私宅在2月份租金環比增長3.5%,漲幅高於1月的1.4%,這是租金連續第26個月上漲。
新加坡上市公司賢能集團執行長林隆田表示,私宅租金不斷上漲且居高不下,促使許多租戶重新考慮和探索其他住宿選擇。
他透露,集團旗下共居品牌Coliwoo接到越來越多詢問。上月每周接到高達1000個詢問,高於之前的約800個。
「共居住宿業務原本的入住率約為95%,如今已經平均上升到介於98%至100%。」
林隆田說,Coliwoo以全包的形式出租共享居住空間和共享居住酒店,租戶只需按固定價格,支付入住期間的租金、水電費、維護和保潔服務等費用。
「租戶不受水電費價格波動影響,這確保他們可以更有效地制定預算。相比之下,一般個別公寓或私宅的房東可能會根據自己的期望和要求來調整租金。」
除了Coliwoo,新加坡共享居住空間業者還有雅詩閣的lyf、由馬新公司總裁陳碧敏和博納產業總裁伊斯邁等房地產界紅人投資的The Assembly Place、紅杉資本與日本三菱地產支持的Hmlet,以及Weave Living等。
高緯環球今年1月發布的共享居住空間報告指出,新加坡共享居住空間領域目前的供應預計低於一萬個客房,入住率至少達到80%。
第一太平戴維斯研究部主管張敏璋受訪時說,共享居住空間主要迎合單身人士或夫婦的需求。整個私宅單位的租金如今超出了一些人的預算,這個群體會選擇搬到共享居住空間。
目前,第15區的一個工作室單位的月租約為4000新元(約1萬3360令吉),共享居住空間的租金較低,每月介於2000新元(約6680令吉)至2500新元(約8350令吉)。
他認為,租金居高不下,共享居住空間業者是主要受益者。
新加坡服務公寓的最短租期要求為7天,共享居住空間的租期因公司而異,有些長達數周,有些只有幾天。
張敏璋指出,服務公寓和酒店業者也受益於私宅租金上漲的趨勢,因為可出租的私宅單位庫存少,更多外籍租戶只好暫時先住在服務公寓和酒店。
「需求超過供應的情況促使私宅租金不斷上漲,每個單位都非常搶手。在去年第四季,新加坡非有地私宅的空置率達到5.6%,處於過去22年水平範圍的低端,意味著可出租的私宅單位庫存少。」
他說,選擇服務公寓和酒店的,都是那些在新加坡留宿幾個月或幾個季度的租戶。「他們是來新加坡接受培訓,或把特定技能應用於新加坡地項目的外國人。
「服務公寓和酒店房價遠高於私宅單位或共享居住空間。不過,由於服務式公寓和酒店的租約靈活,尤其是在不確定員工會在新加坡逗留多久的情況下,公司願意付更多錢為這些員工提供服務公寓和酒店住宿。」
高緯環球研究部主管黃顯洋也留意到,一些租戶轉向共享居住空間。這類單位面積較小,所以按絕對價值計算的租金成本可能更低。一個小型共享居住空間面積介於120至200平方英尺。
「租約更靈活也是租戶轉向共享居住空間的原因。私宅最短租期要求為3個月,而共享居住空間、服務公寓和酒店的租期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