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加坡地理百科

新加坡共和國簡稱新加坡,舊稱新嘉坡、星洲或星島,別稱獅城。三國時期被稱為「蒲羅中」,明朝時期被稱為「淡馬錫」。它是東南亞的一個議會共和制的城邦國家。全國由60多個小島組成。北與馬來西亞、南和印度尼西亞隔海相望。國土面積728.6平方公里, 人口545萬人左右。
新加坡地勢起伏平緩,西部和中部地區由丘陵構成,東部及沿海地區是平原。地處熱帶,長年受赤道低壓控制,多對流雨,氣溫年較差和日較差小。
14世紀,新加坡屬於拜里米蘇拉建立的馬六甲蘇丹王朝。19世紀初被英國占為殖民地。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被日軍占領。1965年,新加坡正式獨立。1965年9月21日加入聯合國,10月新加坡加入大英國協。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新加坡人主要是由一百多年來從歐亞大陸遷移而來的移民及其後裔組成。新加坡公民主要包括以下4大族群:華人(74.2%),馬來族(13.3%)、印度裔(9.1%)和歐亞裔/混血(3.4%)。新加坡是一個多語言的國家,擁有馬來語、華語、英語和泰米爾語4種官方語言,官方文字為英文。
新加坡屬外貿驅動型經濟,以電子、石油化工、金融、航運、服務業為主,高度依賴美、日、歐市場。
新加坡是亞洲少數的已開發國家和「亞洲四小龍」之一;是繼紐約、倫敦之後的第三大國際金融中心;是東南亞國協、世界貿易組織、大英國協和亞太經合組織成員之一。
2、汶萊地理百科

汶萊達魯薩蘭國簡稱汶萊,古稱渤泥、婆利,是東南亞的一個君主專制國家。國土面積5765平方公里,人口45萬人。馬來語為國語,通用英語、華語。伊斯蘭教為國教。
它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東部地勢較高,西部多沼澤,沿海為平原。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炎熱多雨。
古代長期受中華文化的影響。14世紀伊斯蘭教傳入,建立蘇丹國;1888年淪為英國保護國;1941年被日本占領;1946年英國恢復對汶萊控制;1984年1月1日獨立。
汶萊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石油和天然氣是其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