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個人所得稅
新加坡是全世界稅率最低的已開發國家之一,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全球合法避稅天堂」。新加坡個人所得稅的算法、繳納方式、流程等規定是怎樣的呢?今天鴻信商務就帶大家一起來解讀一下新加坡的繳稅規定吧!
01 誰需要納稅?
在新加坡,納稅群體分成兩種:「居民」和「非居民」。其中,對於在新加坡工作的外國人來說,是否需要交稅,主要是根據你在新加坡逗留的時間而定的。

1、居民 (Residents)
新加坡公民
新加坡永久居民(SPR)
如果在新加坡境內居住(合理的臨時離境除外)或者工作(作為公司董事的情況除外)超過 183 天的外界人士
對於就業時期橫跨兩個日曆年的外國雇員,設有一項特許(通常稱「兩年行政特許」),規定:如果外國雇員在新加坡停留或工作至少連續的183天(跨年度),將同時被認定為兩個納稅年度的居民,即使每一年度在新加坡的時間都少於183天。
2、非居民(Non-residents)
如你在納稅年度的前一年,在新加坡境內居住超過61天,但不滿183天 ,需要按照 「非稅收居民」 的稅收規定,繳付 15% 個人所得稅,但公司董事則需要繳付 22% 個人所得稅。
如你在新加坡境內居住不超過61天 ,就不需要交稅,而公司董事還是需要繳付 22% 個人所得稅。
如在新加坡境內居住(合理的臨時離境除外)或者工作(作為公司董事的情況除外)超過 183 天的外界人士
註:183天指的是在新加坡就業期間,逗留在新加坡的天數,包括周末和公共假日。就職期間因為合理理由出境新加坡,例如海外度假或出差,也算在逗留時間內。

02 稅收的定義?
稅收居民根據上述居民稅率表就其應繳稅收入納稅。稅收居民的應繳稅收入的定義如下:

總收入:
作為獨資經營者或合夥企業的合伙人經營任何業務、貿易、專業或職業的收益或利潤。
從任何工作中獲得的收益或利潤。
股息、利息、投資收益。
房產物業產生的租金、使用費、溢價及其他利潤。
不包括在海外賺取的合格收入。
開支:
合格的就業相關費用
合格的租賃相關費用
捐款:
向受認可的慈善組織捐款。
個人減免:
特殊個人減免,如符合條件的課程費用、個人收入估稅扣稅、父母扣除等
應繳稅收入:
從總收入中扣除上述各項之後的收入(如上圖所示)。
註:居民及非居民納稅人向獲批的公共性機構進行的捐贈可以在個人稅前進行抵扣。但是只有居民納稅人個人才可享受特定的個人扣除項目及稅款減免。特定的個人扣除項目可從稅前收入中減除。稅款減免可以從應納稅額中扣除,從而確定個人的最終應繳稅款。一個課稅年度內個人總共可以申請的稅務減免額度的上限為80,000新幣。
03 敲敲!!!未來預計調整!!
2024 課稅年起,非新加坡居民個人的所得稅稅率(就業收入和某些按降低預扣稅率徵稅的收入除外)將從 22% 提高到 24%。這是為了使非新加坡稅務居民個人的所得稅稅率與居民個人的最高邊際所得稅稅率保持一致。

圖源IR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