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最低的國家系列——新加坡,從被拋棄到逆襲成為四大金融中心之一

說起新加坡,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代表著經濟發展迅猛的「亞洲四小龍」,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如今這個人均收入是我國的六點五倍的國家,曾經是被馬來西亞拋棄的彈丸之地。

新加坡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島國,位於東南亞的南端,柔佛海峽將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分割開來,南部是印度尼西亞的諸島,往西方向,是世界聞名的水域交通要道——馬六甲海峽,因此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就顯得尤為重要,是緊扼這條水運命脈的國家,也可以藉此優勢發展本國的海運事業。

新加坡的領土,除了新加坡島之外,還包括了周邊的六十多個島嶼組成。國土面積七百一十九點一平方公里,還不如一個縣的面積大小,在全世界一百九十五個主權國家中,只能排在第一百六十四位。在資源方面,新加坡是一個極度匱乏的國家,大家不會想到,新加坡雖然處於熱帶氣候,年將數量充足,但是最缺的資源竟然是水。因為面積小,沒有辦法形成大江大河,也因此沒有儲存淡水的天然場地,居民的飲用水,基本都是從馬來西亞通過海底管道輸送到新加坡。土地資源小,也斷絕了發展農業的可能,幾乎所有的糧食蔬菜和肉類食品都要從國外進口,想要自給自足根本沒有可能。

資源上的匱乏並不是唯一限制新加坡發展的阻力,人才短缺也同樣是新加坡所要解決的問題。新加坡剛成立之初,人口只有一百八十八萬,而且在那個年代,人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主要從事的也是一些種植業、漁業和加工業。那麼為什麼在面臨各種困境的情況下,新加坡依然可以從一窮二白髮展成為如今高度文明的已開發國家呢?

我們從新加坡的歷史國情來看,一九六三年李光耀機理促成新加坡併入馬來西亞,但是因為種種政治原因,馬來西亞最終將新加坡驅逐出去。因此新加坡的人們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和危機感,不發展就會任人擺布,雖然說淡水主要從馬來西亞運輸過來,並且達成了協議,但是新加坡也仍然致力于海水淡化。在各種壓力之下,新加坡人迸發出來前所未有的積極動力,大量引進人才,新加坡的政府工作人員,是全世界待遇最好的,從根本上保持政府的高度廉潔,而且對待犯罪也從來都是從嚴處理,在新加坡看不到警察,也算得上是一個奇蹟了。

一個國家的迅猛發展,離不開國家領導人。李光耀之所以被稱為「新加坡國父」,正是他帶領著新加坡人,在短短三十年間,從一個落後貧窮的國家,一躍發展成為亞洲的已開發國家之一,GDP增長率常年保持百分之七。首先李光耀重視人才,通過激勵政策引進和留住各方面人才,另外大力發展教育,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原動力。在經濟發展策略上,和我國的改革開放總工程師鄧爺爺也是英雄所見略同。

新加坡人因地制宜,利用自身處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連通的海峽之上的便利,二十多年來一直大力發展電子產業、旅遊業以及金融業、國際貿易、加工業,也成為繼紐約、倫敦、香港之後的第四大金融中心。

在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作為世界重要的轉口港和亞洲服務和航運中心,有二百多條航線連接著全世界六百多個港口,是世界第二吞吐量的港口(大家猜猜第一是誰)。新加坡只有樟宜機場和實里達機場作為民用,其餘的都是軍用,在成為世界第十八的國際機場的同時,也為國內創造了超過十六萬個的就業崗位,大大緩解新加坡的社會緊張程度。

新加坡在保持高度城市化的同時,也十分重視環境,隨手扔菸頭會被罰款六百新幣,對於亂丟垃圾是零容忍的,所以也有一個「花園城市」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