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來半島的南端,有一個風景如畫、四季皆夏的城邦國家——新加坡。早在公元三世紀,中國史料中就有關於新加坡的記載,當時它被稱為「蒲羅中」,馬來語中意為「半島末端的島嶼」。公元1298年開始,陸續有移民來此定居,他們以淡馬錫命名新家園,爪哇語意為「濱海小鎮」。

傳說中,公元11世紀,一位來自蘇門答臘島的王子在新加坡附近的島嶼狩獵。他在追趕獵物時,看到海對面有一座白沙如銀、宛若輕紗的島嶼。在王子駕船駛向新加坡的途中,海上突然颳起風暴,船隻沉沒在即。可以拋棄的重物都扔入海中,卻還是不能平息海神的憤怒。無計可施之下,王子只能向海神獻上自己的王冠,這才平息了暴風雨。
成功登島後,王子在島上看到一頭從未見過的動物。旁人告訴他那就是獅子。王子視為祥兆,決定在此定居,並以梵語中的 「simha」(獅子)和 「pura」(城),將其命名為新加坡——「Singapura」。新加坡的別稱「獅城」從此而來。

獅子只存在於新加坡傳說中,但曾經真的有馬來亞虎棲息於此。在著名的萊佛士酒店的長廊酒吧,曾有遊客在此看到了新加坡最後一頭老虎的蹤影。
有趣的是,新加坡最廣為人知的傳說多與動物有關。新加坡海域的東南方向有一座龜嶼島。傳說曾有一艘乘載馬來人和華人的漁船在此迷航,絕望之際,海面突然出現一隻巨大的陸龜,陸龜變成島嶼拯救了漁民。為了報恩的漁民為陸龜建了一座中式廟宇,後又在其上建了一座馬來聖祠。這些廟宇祠堂如今仍屹立於龜嶼島上,訴說著那段先民向海而生的歷史。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優越,是海上航線的天然交匯點。自古以來,中國的福船、阿拉伯的三角帆和歐洲殖民者的戰艦都來往此地。到了19世紀,英國人開始對新加坡的殖民統治,他們規劃設計了現代新加坡最初的城市結構。

二戰期間,新加坡曾被視為難以攻陷的要塞,駐紮了大量英軍。然而儘管兵力占優,英軍還是沒能抵禦住日軍的進攻。英軍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投降,就發生於此。日本人將新加坡改名「昭南島」(日語意為「南島之光」)以示炫耀。被日軍侵占的三年零八個月,被認為是新加坡歷史最黑暗的一段。日據時期建造的樟宜監獄,後來被改建成博物館,紀念這段殘酷又英勇的抗爭歷史。
從19世紀淪為英國殖民地開始,來自中國、印度和馬來群島的移民紛紛湧入新加坡,不同的種族文化在此融合,塑造了今日新加坡的城市面貌。華裔、印度裔、馬來裔、歐洲裔和土生華人,都在這裡和諧共處。
城市擴建帶來日新月異的變化,但新加坡仍有許多傳統的民族街區保存完好,如早期華人移民的聚居地牛車水、土生華人社區如切/加東,早期的印度裔居民紮根的地方小印度,還有被視為馬來蘇丹祖居地的甘榜格南。
曲折的歷史造就新加坡獨特的多元文化。和諧融合的不同民族、人種,交織成一幅萬千色彩的文化景觀。直至現在,市區內和周邊仍保留著許多殖民地和戰時的遺蹟。從當年那個默默無聞的濱海小鎮,到繁華鼎盛的國際大都市,新加坡人用自己的努力,成功逆轉島國命運的經歷,堪稱傳奇。

還在猶豫什麼,就此展開一段穿越時光之旅,去領略新加坡的迷人文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