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海峽時報 Khatib自然走廊將是第一個建立的,包括三個新公園--Nee Soon自然公園、Miltonia自然公園和Lower Seletar水庫公園的延伸。

圖源:URA
【5】 公寓和組屋混建
新加坡下一個集中發展是東海岸公園附近的Bayshore住宅區,這裡將建設私人和公共住房的組合,以及配套設施和娛樂項目。 另一個開發區在四美,更多的公共住房和設施將被注入到上樟宜地鐵站(Upper Changi MRT)附近的區域。
市建局表示,到時候HDB與現有的私人住宅區結合起來,這也說明以後新組屋的位置必然不錯。

圖源:海峽時報 【6】
"長島"計劃+市區翻新計劃
去年,新加坡重提「長島計劃」!作為海岸組C位的東海岸,首當其衝成為「長島」概念的孵化地,未來可能要創建一個新水庫,以增強新加坡的食物和水復原力,以保障未來新加坡的環境!
「長島」也會開發用於新住宅,並與沿海公園和休閒空間相結合!看以下規劃圖可知,橙色區域未來就可能有 12500 套住宅,到時將建設為公共跟私人住房。

圖源:URA
東海岸的翻新復興計劃盛大開展,中央CBD商務區的復興步伐也在加快了!
為鼓勵更多具有廣泛互補用途的混合用途開發項目,以支持 CBD 的居住人口,新加坡重建局推出了市區激勵計劃:為開發商供地,鼓勵重建舊樓!
這意味著市區翻新計劃加速,以後的新加坡將更加熱鬧更加好玩~

圖源:EdgeProp
【7】 四通八達的公共運輸
新加坡第8條地鐵線-跨島線第二階段工程,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
已動工地鐵跨島線第一階段共有15個站,其中六個是轉換站:巴西立、里維拉、榜鵝、後港、宏茂橋、光明山。
而第二階段則有六個站,從光明山往西延伸到裕廊湖區,長約15公里。其中,阿爾柏王園站可以換乘市區線(藍線),金文泰站可以換乘東西線(綠線),預計在2032年竣工。

跨島線建設計劃,圖源:Todayonline
除了這條地鐵線外,分階段建設開放的湯申-東海岸線第三階段也於去年10月通車了,只剩下最後兩個階段還未開放。(預計分別在明年和後年通車)
這些地鐵線的建設,大大提高了東部、西部和東北部地區的連接性。乘客以後在新加坡出行,大約可以省下20到40分鐘的車程。
對於民眾來說,出行選擇也更多更便捷了。畢竟,新加坡政府估計未來地鐵沿線的居民,都只要步行不超過10分鐘就能找到地鐵站了。

湯申-東海岸線上的麥士威地鐵站,圖源:8視界
當然,種種規劃的落實,也意味著很多在新加坡待了很多年的小夥伴,要逐漸習慣和熟悉的事物告別。新加坡賽馬場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2019年,陪伴了新加坡24年的、位於聖淘沙島上最顯眼的地標——魚尾獅塔正式關閉,之後又被當局拆掉了......

圖源:搜狐
在解釋這個決定時,時任貿工部兼教育部高級政務部長徐芳達是這麼說的:
「有時,你會希望你可以什麼都做。但當你必須權衡得失,必須做出選擇時,你就必須考慮到不同利益相關者的觀點,做出決定。」
要對一個地標說「告別」確實不容易,在官宣馬場將關閉時,英蘭妮也坦言「這是一個不容易做出,但也是有必要做的決定。」

圖源:CNA
「人們對土地的需求不斷增加,政府定期檢討土地使用計劃,以優化有關資源,滿足新加坡人的需要。正如大家所知,我們除了為這一代人規劃,也為下一代人打算。」在英蘭妮的話中,我們可以隱約聽出新加坡政府的野心。
只有拆掉重新改造,或許才能不斷創造新加坡和人民繼續生存下去的空間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