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生態市鎮建設
新加坡的另外三個鎮淡濱尼、蔡厝港和義順將發展為的新的生態市鎮,環境與水源部旗下新設立的新加坡生態辦事處將促成這些現有市鎮轉型,著重鼓勵推動社區及民眾樹立永續生活的理念。
新加坡生態辦事處(SG Eco Office)正與不同機構合作,準備於下個月起,在淡濱尼一些組屋電梯間安裝10到15個生態指標顯示屏(Eco Boards)。居民可實時看到整棟樓的實時用電量和用水量,查看他們因改變耗能習慣而省下的碳排放量,也能學習節能貼士。
全島社區的環境可持續發展項目
環境及水源部長馬善高說:「我們渴望新加坡作為一個國家,在實踐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將可持續發展放在我們生活、工作和娛樂方式的中心位置。」
新加坡生態辦事處的另一工作重點,是統籌全島社區的環境可持續發展項目,並負責為這些項目制定一套整體基準和指標,考量的範圍包括能源和耗水量、廢棄物以及減少碳排放等可持續領域,希望通過「民私政」三方共同努力,實現到2030年,讓實馬高垃圾埋置場每天處理的垃圾減少30%等零廢棄總藍圖目標。

生態辦事處也負責在未來五年管理一筆總額為5000萬元的新加坡生態基金(SG Eco Fund),開放給「民私政」三方申請,用作支持社區的可持續發展項目,例如活用周邊社區產生的廚餘,將其轉為堆肥的社區農場等。
新加坡建築綠化工程
同時,新加坡建設局擬提高所有建築的能源效率最低標準,並將這項要求納入新的綠色建築總藍圖,進一步推廣節能建築。
國家發展部兼人力部政務部長扎吉哈指出,新加坡逾兩成碳排放量來自於建築物,因此推廣綠色建築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策略之一。

自從建設局在2005年推出綠色標誌認證以來,新加坡已在四成以上的建築總樓面進行綠化,這意味著新加坡追求在2030年實現80%綠化率目標已進入下半場。
扎吉哈說,政府接下來將檢討綠色標誌認證標準,並與業界人士商討為建築環境的可持續性標準擬定共同目標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