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人陳耀福與馬曉波 洞察時代大創意

2020年09月14日   •   4959次閱讀

馬:有句有趣的話: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什麼都要。好廣告的標準,從來都是叫好又叫座的。不叫座,叫好則沒有意義。如果只是叫座,廣告中那些美好的想像,有趣的腦洞,引人動容的故事,我們熱愛的生活方式,認同的思想理念,就不能與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分享,那實在太讓人遺憾了。

陳:無論傳播渠道如何變化,我始終相信好的廣告有三個判斷標準:一、專為品牌打造的,屬於品牌的。二、令人驚嘆,訴求貼切的。三、信息單純易懂。這三個標準一直沒變,是好廣告的創意本質,40年前如此,現在如此,40年後也如此。會變的是傳播環境、科技、商品、預算,不變的是人的價值觀。好而有效的廣告創意叫好又叫座。但如果兩者不能兼得,我會選擇叫座,因為廣告是商業活動,在商言商,要對得起客戶。

馬:這(藝術感、情懷和娛樂)不是比重問題,因為情懷的背後,是情感共鳴;娛樂的背後,是感官刺激;一個入心,一個入眼。本來就應該是一體思考、一體呈現的。因為消費者在接收信息時,是一體認知,同步完成的。

陳:我喜歡並追求有娛樂性的傳播,這樣的廣告才不會無聊,其次是情懷,最後是藝術感。當然,這也要看產品、品牌和品類。這三者之間的順序和比重,完全可以因為品牌和傳播的任務而有所改變。廣告畢竟是商業活動,能夠在商業里更有藝術氣息都是加分,沒有人會拒絕美好的事物。

問:兩位都曾經歷過傳統和新型廣告作業模式。在新舊轉變中,傳統廣告公司打下的基本功有哪些可以被傳承?哪些需要在時代的更迭中改變,產生新的可能?

陳:傳統廣告公司打下的基本功我一生受用,這是我個人覺得國際4A廣告公司(指全球前十名廣告公司)沒落最大的遺憾和須要重新關注的地方——廣告公司自己的品牌DNA,以及傳播理念和技巧的培訓,這些都在消失中。把這些拿回來,用適合現代的方式繼續傳承,同時擁抱新環境新科技,打造新一代的公司。

馬:時代在變,我們更應該堅持那些不變的東西——廣告行業的基本功,也是行業最需要保留的優秀傳統——尊重人性、尊重洞察、尊重消費者的審美,把文案寫動人,把畫面做漂亮,這些基本功課是最重要的。

問:作為活躍在一線的創作人,滋養你們靈感創意的是什麼?情懷和真實在無形中連接起觀眾和品牌。在廣告創作中,如何有效地傳遞情懷,如何提煉生活中真實的「煙火氣」?

陳:肯定是來自生活。比如在上海生活,就別老是想吃新加坡菜,別老是在花錢的時候去換算人民幣等於多少新元。做廣告有一個技能特別重要,訓練自己從生活中去洞察人性,找出洞察後轉換成傳播機會,再用有創意又真實貼切的手法呈現出來。

馬:最大的靈感來自於人。一個人的邊界是有限的,創意人即使讀再多的書,行再遠的路,能夠接觸的領域極其有限。但當我們接觸不同品牌時,可以了解到不同客戶、不同用戶對一件事情的看法,他們總能帶來嶄新的觀察角度。人是最有趣的,沉下心來,傾聽他們的想法,一定會獲得新鮮且不重複的滋養。

陳:所有能打動人的創作不管電影、歌曲、文字等,述說起來總有情懷,尤其是消費者熟悉的品牌,因為他們和這個品牌一起生活。這是廣告人很「賊」的地方,用夢想和情懷可以「騙」你一輩子。大多數人不喜歡廣告,因為大多數廣告做得不好。做廣告最大挑戰是如何做得不像廣告,討人喜歡,傳達正能量和美好的價值觀,影響好的事情發生。

我對「真實」的理解是,要消費者相信你的廣告就不能欺騙他們,越真實越好,剩下來的是考驗客戶和廣告人的智慧和功力了。我覺得懂心理學會對廣告創作有很大幫助。我沒修過心理學,但我的方法是平時多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感受事情,從中提煉出和品牌個性有關聯的洞察。一直做這樣的訓練,加上時間積累就成了歷練。

馬:要相信自己是個普通人。相信我們的品味、情感和大部分人是一樣的,不要去揣測目標用戶會被什麼打動,我們首先要引發自我感動。有情感的基礎,才能通過層層加分,喚起內部共鳴,帶動外部共情,引發時代共振。

我喜歡做定性調研,喜歡和消費者溝通,深度對談四五個小時。之前B站的案子,我跟品牌的市場總監聊了三個通宵。我們兩人平時很忙,他下了班到我辦公室邊喝酒邊聊,分享對B站的認識和看法。最後一個通宵聊完,我就很清楚他想要什麼東西。

我相信只有和真實的人對談,才能找到真實的感動,你聊得越深,越有機會發現有價值的洞察。因為在他們的表述中會有非常多的閃光點,甚至有些廣告表述例如方太的「四面八方不跑煙」、B站的「B站是一個學習網站」,都是直接來自用戶語言。

最近在做深圳特區40周年的案子。我們派同事去那裡出差一周,專門調訪60歲以上那一代人,是他們見證了深圳如何從小漁村一步步發展起來。我們約談了40多位,整理出60萬字的報告,包括他們對深圳發展的看法和遺憾。那份報告我看了三天,有很多感動,讀完之後能夠抓住深圳最主要的特質。因為這些故事不是媒體報道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老人家講述自己的故事。聊起城市發展的成就,回答大同小異,只有遺憾是放在人心裡的。我們要進入人的內心,提煉那些最珍貴的東西重新表達。

問:語言是廣告傳遞的重要媒介,隨著中國語境開放和網絡語言的流行,出彩的創意文案層出不窮。陳耀福作為早一批到中國發展的海外廣告人,見證中國廣告語境哪些轉變?在語境鬆綁的過程中,是否嘗試創造新鮮的改變?馬曉波作為中國本土廣告人,在尋找本土化的表達中走了一條怎樣的路?海外廣告人進駐中國,為行業帶來最重要的改變是什麼?

陳:我們常說「吸引你的眼光」,但我剛到中國大陸時,看到一個廣告標題說「抓住你的眼球」,我一下子懵了。同樣是華文,用語習慣中港台新馬有差異。同樣是情歌,你很容易從台灣和中國大陸的流行歌曲歌詞中,感受到文字語境表達的差異。這也是在外地工作很大的樂趣,你必須先去生活,再來談好的創作,所以接地氣特別重要。

中國很大,14億人口,不只有北上廣(北京、上海、廣州)。在處理全中國廣告傳播時,必須考慮各地方溝通的方式、內容和語境,比語境更難的是了解地方人文特色和價值觀。我們曾為聯合利華(Unilever)在中國占有率很高的一款洗衣粉做廣告,在幾個主要城市面對家庭主婦測試電視腳本,唯獨瀋陽多次測試都過不關。我們對瀋陽的消費者了解有誤差,必須調整。

我們從2011年支付寶品牌傳播開始,在公司推出「接地氣的傳播理念」,並實施到更多客戶品牌上去,取得了巨大成功和業界效仿。接地氣不只是語境,也包括人文和生活的洞察,只有這樣才能打動消費者。

此外,我一直告訴團隊,做廣告要有幽默感,15年前很難在中國看到有幽默感的作品。中國人不喜歡在廣告里耍幽默。幽默要懂得自嘲,開自己玩笑,這是愛面子的人所忌諱的。泰國人很會開玩笑,所以泰國廣告很好看。支付寶的第二隻片子《鑰匙阿姨》我是找泰國導演拍的,之後很多人開始請泰國人拍廣告。我一直希望把多元視角的世界觀帶到團隊里。日本人的廣告也很搞笑。如果喜歡英國式的幽默,或西班牙式的瘋狂,也可以應用在本土廣告里。

馬:廣告從英、美那邊輸入,在中國發展了幾十年,無數前輩和廣告公司製作大量優秀的作品。但作為中國本土廣告人,我們需要尋找和國外廣告不一樣的地方到底在哪裡。如果還是沿著老路走,可以突破的地方在哪裡?到最後會發現真正的靈感是來自於生活,本土化的傳播是去了解老百姓的生活,鍋碗瓢盆,喜怒哀樂,整個大群體的情緒,以及他們的信仰和情感共鳴。

中國廣告業發展多年,本土和海外廣告人的不同已經隨著中國與世界的相融而不斷消弭,大家都在全球視野和本土洞察上有了不遑多讓的表現。也非常感謝像Norman這樣的海外廣告人,他們為中國廣告行業帶來了最重要的標準:作業的標準、評價的標準。他們以極大的熱情,架構了讓整個行業傳承有序,受惠至今的培訓體系。今天,最優秀的一批中國廣告人,十有八九都出自這個體系。感謝並致敬他們!

問:如果用國際化的標尺衡量,華文廣告目前處在怎樣的發展階段?未來還有怎樣的提升空間?

陳:這是語言和誰先起跑的問題,無論是法國坎城、英國D&AD還是美國One Show國際廣告節,或近幾年特別火的South By Southwest互動多媒體藝術節,只要這些國際性活動的官方語言是英語,西方就會主導所謂的國際化標準。整體來說亞洲包括中國、日本等自然成為配角。

但是,創新和創意可以超越語言障礙,成為主角而備受關注。日本的科技與創意已經無數次在國際平台上做了很好的示範,中國也可以。我們在中國產出的作品偶而在囯際舞台上閃光,但是比較零星和不穩定。中國廣告創作國際化的路會很長。希望中國廣告創意很快像華為5G技術一樣先進,進入國際,創立標準,嚇嚇老外們。記住,中國永遠永遠都會被世界關注。

馬:華文廣告正在形成自己的體系和標準,因為行業和客戶都開始前所未有地尊重「華文語境」本身的價值。我們非常開心地看到,華文背後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正在成為一種潮向,得到了市場和用戶最積極的回應。

未來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出海,服務中國總部的代理商們必然要和客戶一起,尋求全球洞察,提升全球敘事的能力,幫助中國品牌出海,也助力華文文化的出海。

問:在華文廣告圈中,相較中港台,新加坡市場小,語言環境多元,這如何影響華文廣告的發揮空間?你們是否看好新加坡華文廣告的發展?

馬:新加坡是東西方文化交匯,獨具魅力的市場,它既是華文文化與世界文化相融的前沿,也是華文視角審視世界課題的前哨。多元的語言環境、多元的價值取向,會為新加坡的華文廣告帶來更有縱深的思考空間。新加坡華文廣告一定會創作出更多具有國際視野、引領性的作品。 隨著很多國外公司想要進入中國,中國優秀的廣告人已經被瓜分差不多了,有些在4A大企業,有些到了品牌方或自己做老闆。整個行業還是人才緊缺的,新加坡優秀的廣告人不妨來中國尋找機會,這裡有很龐大的市場和頗具挑戰性的專業課題。隨著行業的發展,在發達城市的待遇也不錯。

陳:新加坡地小人少,在傳播體量上無法同中國相比。但我們做廣告的創意起步比中國早,基於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早期很多優秀的國際廣告公司都來設點,教我們怎麼做廣告,也因此出現了一批很優秀的廣告人。但中國廣告業發展至今,蓬勃程度比我們精彩太多。本地廣告人不妨多看看中國廣告在做些什麼,多了解一些總是有好處的,畢竟這是最大的市場。

新加坡的廣告多以英文為主,廣告人不敢去中國,不懂華文是很大的遺憾。以後懂華文的越來越少了。我們往後的交流怎麼辦?新中建交30年,中國和新加坡一直都是好朋友,在各個行業都有交流。希望廣告人之間也可以彼此了解多交朋友,這部分的交流還是很有用的。如果中國品牌想走出去做廣告行銷,新加坡蠻適合做這個事情。

另一方面,新加坡的華文廣告前景完全取決於華文媒體的閱讀量,不管是紙媒、網際網路或電視廣播。只要華文媒體發展得好,華文廣告才有希望。我認為華文媒體挑戰雖大但是充滿希望,中國的強大會讓華文普及。新加坡華文媒體的挑戰在於如何使內容更豐富多樣,緊扣讀者,以及吸引年輕新讀者。

陳耀福

陳耀福去年成立了個人工作室OnBrand。(受訪者提供)

新加坡教父級廣告人,1961年出生。廣告生涯始於1982年,相繼跨區域任職於葛瑞、李奧貝納新加坡、智威湯遜台北及東南亞。2005年開始定居上海,先後擔任達彼思中國區執行創意總監,Lowe睿獅中國首席創意官兼副董事長。2018年8月,正式卸任JWT智威湯遜中國區主席兼東北亞首席創意官。隔年7月,創辦個人工作室OnBrand,專注於品牌營銷傳播、內容和培訓。

作為早一批到中國發展的海外廣告人,陳耀福專注於接地氣的創作,積極培養人才。他做了很多高效和關注度很高的作品,包括別克汽車昂科拉「年輕,就去SUV」;淘寶商城「沒人上街,不一定沒人逛街」;支付寶「知託付」的《鄭棒棒》《鑰匙阿姨》《啤酒哥》系列等,斬獲不少國際性大獎。

其中別克公益廣告《事關人命》系列曾經被國際權威Guun Report評為2015年度全球最佳平面第一名,以及全球Good Report最佳公益廣告案第一名,得到全球媒體的關注和報道。

陳耀福擁有本土、區域和國際廣告節的豐富評獎經歷,受邀的主要國際廣告節包括2016法國坎城創意節、英國D&AD、美國One Show,也曾擔任2015泰國亞太廣告節評審主席、韓國釜山創意節評審及顧問,多年參與中港台4A創意獎評審及評審主席工作,以及One Show中國全球華文青年創意營和龍璽廣告獎顧問。

馬曉波

馬曉波帶領的團隊近兩年人氣頗高,憑藉創意屢獲廣告大獎。(受訪者提供)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8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