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才競爭力全球第二,瑞士問鼎、中國殺入前50強
對於數據控的小紅點...
又能吹好幾天了...新加坡這刷排名的水平真是不一般呀!
近日,根據全球最大人才服務公司瑞士德科(Adecco)發布的《2019年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報告》,新加坡排名第二,僅次於瑞士。其中在前10名中,8個國家位於歐洲。
根據調查,新加坡在共六個調查評估指標中,有三項排第一,分別是人才環境、吸引力和全球知識技能。
但新加坡在留住人才方面的表現相對薄弱,僅排第26位。

(圖:來源自網絡)
該指數由德科和在法國和新加坡運營研究生商學院的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等共同計算,針對125個國家的經濟環境開放與蓬勃程度、國家與企業政策等方面進行評估,以衡量各國人才競爭力。
此外,在這份報告中只有五個亞太地區國家在全球排行榜中躋身前30位,分別是紐西蘭(第11位)、澳大利亞(第12位)、日本(第22位)、馬來西亞(第27位)以及韓國(第30位),中國和印度則分別排名第45和80位。

(圖:來源自網絡)
報告指出,研究表明中國在全球知識技能方面表現突出,尤其體現在高校學生優異的閱讀、數學、科研能力,不斷攀升的高校國際影響力,新產品創新能力等方面。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C10.tmp.png
今年是該指數發布的第六版。與
往年一樣,較高的排名與較高的收入水平有關。在較已開發國家,提高人才競爭力的政策和做法不太容易受到政治和社會經濟波動的影響,而且高收入經濟體能夠穩定地投資於終身學習、強化技能、吸引和留住全球人才。
INSEAD全球指數執行總監、該報告聯合編輯Bruno Lanvin說:「人才競爭力排名前十的只有兩個非歐洲國家:新加坡和美國。這突出表明,歐洲仍然是人才強國,而且擁有一流大學和強大教育部門的國家最善於吸引人才。因為高水平的人才在國際上也更具流動性,所以沒有任何比較優勢可以被認為是不可逆轉的,這些國家需要保持開放和創新,以保持其領導地位。」

(圖:來源自網絡)
今年的報告特別側重於創業人才——如何在全世界鼓勵、培養和發展創業人才,以及這如何影響不同經濟體的相對競爭力。
為激勵企業家和企業內的人才,以及未雨綢繆的雇員,新辦法正在出現,例如努力發展自下而上的創新、賦予雇員權力。這種進步在城市尤其明顯。在這些城市,「智慧城市」生態系統正越來越多地發揮「人才磁鐵」作用。結果進一步表明:排名最高的國家和城市往往對創業人才最開放;數字化和全球化正在增強創業人才的作用。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附屬機構戰略教授、學術主任、該報告聯合編輯Felipe Monteiro說:「創業精神似乎是成功的決定性才能;所有類型的組織都必須吸引和提升創業人才。在這個時代,全球生態系統正因數字變革而急劇改變。」
德科集團(The Adecco Group)執行長Alain Dehaze表示:「隨著工作世界的迅速變化,如果國家和城市沒有吸引人才的適當條件,就很可能面臨人們和企業遷往別處尋找機會的風險。今年GTCI報告的結果進一步證明,創業人才正日益被視為成功駕馭不斷變化的世界的一種方式。培育它是創造適當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人才的繁榮和未來的成功埋下種子。」

(圖:來源自網絡)
調查顯示,協助員工發揮潛能、吸納具有企業精神的人才,以及擁有強勁蓬勃的經濟與創新生態環境,使新加坡在一項最新的人才競爭力調查中,連續第六年蟬聯區域榜首,在全球排行第二。
INSEAD附屬機構戰略教授、學術主任、該報告聯合編輯Felipe Monteiro說:"新加坡的整體人才競爭力僅次於瑞士,表現已相當不錯,但確切來說,在環境、社會保障及推卸養老金方面則落後於一些已開發國家,因此應加以改善。
同時他指出,以亞太地區而言,經濟正持續發展的中國有望在人才競爭方面取得顯著成績,躍升為新加坡的主要對手之一。
「中國在全球人才舞台上的崛起,雖然在很大程度上與人才從公共部門轉移到私營部門有關。但主要原因也包括創業型人才不斷湧現,以及機構採取創新模式培養人才。企業和政府合理推動創業,也可能提升中國日後的人才競爭表現。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在經濟與社會中被廣泛採納,全球人才競爭力也將有新的定義。明年的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因此將圍繞」人工智慧時代的全球人才「這一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