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兩天,我在自己的小床上優哉游哉得刷著最新熱播劇的時候,忽然接到一條來自自稱學校的信息,說我還有一些學校的器材使用費用沒有繳,讓我繳齊。
我不禁納悶,我畢業證書都拿到手了,怎麼可能還有費用學校沒結清呢?
於是找了我們的輔導員,才知道這件事情純屬子虛烏有,並且班上也有其他不少同學收到了類似的簡訊息。肯定是我們的個人信息泄露了!
01
是什麼時候我們的個人信息就這樣悄無聲息的泄露出去了?
後來一經調查才知道,原來,班群之前有一個可以查看班上獲得獎學金名單的二維碼,不少同學都掃了所謂的「獎學金」二維碼。原來,就是這二維碼盜取了我們的個人信息,才有了後面的事情。
網際網路時代,雖然拉近了世界的距離,消除了彼此的陌生。但是,在網際網路上,我們的個人信息竟然成為了公共信息。

要知道,個人隱私的泄露給我們帶來的後果絕對不容小視。輕則帶給你日常生活的困擾,例如收到讓你煩不勝煩的垃圾廣告、推銷電話。嚴重的會被不法之徒盯上對你實施詐騙、偷竊。 損失的金額數以萬計!
一想到我們的個人信息就在網際網路某個不知名的角落,不知何時就會被泄露出去,不禁讓人擔憂。
這不,又因為網際網路隱私泄露出了一件大事!
02
絲芙蘭370萬用戶個人信息遭泄露
星期一(7月29日),國際知名美容產品、化妝品和護膚品生產商絲芙蘭( Sephora)向東南亞地區的顧客發送了這樣一封「嚇人」的電子郵件:

在郵件中,絲芙蘭表示過去兩周,有未經授權的第三方機構多次非法入侵系統,盜取消費者的帳戶信息!其中包括姓名、生日、性別、郵箱地址、密碼以及消費者的美妝喜好。萬幸的是,被盜信息並沒有涉及支付信用卡。
受影響的國家和地區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香港、澳洲和紐西蘭。
然而,該公司並沒有指明有多少用戶受到影響。星期四(8月1日),總部在新加坡的俄羅斯網絡安全公司Group IB揭露說,此次信息泄露事件涉及到的用戶大約有370萬!

泄露的信息,除了絲芙蘭在信中提到的那些,還包括註冊日期、最後登錄時間、註冊IP位址、最後IP位址、種族,甚至還有眼睛顏色、膚色、膚質、發色、發質問題、護膚流程等細節!
據了解,這些信息以1900美元(約2613新幣)被賣出!目前,新加坡個人資料保護委員會正在對此事進行調查。
03
近年來,詐騙事件層出不窮
近幾年來,隱私泄露的事情層出不窮,造成的損失也不計勝數。
2018年3月,Facebook上超過5000萬的用戶信息數據被一家名為「劍橋分析」的公司泄露出去。
2018年8月,華住集團的1.3億個人信息數據在暗網上公開兜售。
2018年11月30日,萬豪國際集團旗下喜達屋集團發生客戶預訂資料庫信息泄露事件。高達5億的個人信息被披露出去。

04
保護個人數據刻不容緩
歐盟推出了類似的《一般數據保護條例》(GDPR),規定用戶有權獲得數據收集者對其個人數據處理方式的確認。用戶也有權要求通過刪除數據收集器資料庫中的所有數據來「遺忘」,以及其他條款。
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這幾點希望各位讀者注意留心~
1.安裝手機APP需謹慎
在安裝應用程式或服務之前,考慮一下這些問題:
應用程式所在的平台是否可靠和安全?
這款應用是否引發了隱私或安全方面的擔憂?
應用程式需要什麼權限?
權限是否符合邏輯?
2.紙質文件及時銷毀
另外,含有個人隱私信息的紙質文件要及時銷毀,比如快遞包裝就是最大的個人信息泄漏源,快遞單上包含了個人姓名、手機號碼、地址信息等準確度極高的內容,所以我們在扔掉包裝前不要怕麻煩,把這些信息統統毀掉。
3.及時清理手機個人信息
手機內也不要保存自己的銀行卡、身份證等照片,否則手機丟失後,他人很容易通過這些個人隱私來修改你的各種密碼,後果就是讓我們損失大量財物。
4.網上問卷調查、連結、二維碼慎點
對於各種網上問卷填寫等要慎重,這些問卷填寫背後非常容易泄漏你的最新隱私。
對於來路不明的連結,二維碼,不要輕易點擊,這些連結絕大多數都攜帶木馬病毒,手機一旦「中毒」病毒就會竊取你的個人信息,可能利用你的個人信息欺詐你的家人,藉此撈得一筆資金,更可能直接竊取你銀行卡里的儲蓄金額。
看到結尾,希望大家能夠注意自己的網上隱私保存,個人信息要及時銷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