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私宅熱銷背後,誰在買?為什麼買?
儘管全球局勢緊張、經濟前景趨緩,但新加坡的新私宅市場近期卻展現出出人意料的韌性與熱度。
根據數據,自2024年第四季以來,多個私宅新項目在推出首周末即創下亮眼成績,像是PARKTOWN Residence首推就售出超過1000個單位,是自2015年High Park Residences以來的新高。而在2025年第一季度,Lentor Central Residences更是以93.3%的去化率,持續將市場熱度推向高點。

那麼,在「高印花稅、高利率陰影」尚未完全散去的當下,新加坡私宅市場為何還能持續火熱?背後到底是誰在買,又為什麼買?
宏觀環境:壓力之下的確定性資產
儘管美國新一輪關稅政策加劇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本地經濟增速也被預測將在2025年放緩至1%至3%,但房地產市場卻並未同步降溫。
幾個關鍵背景支撐當前的購房熱潮:
利率下滑:三個月複利利率從2024年同期的3.64%降至2025年2月底的2.75%,貸款成本下降,減輕了買家的供款壓力;
HDB價格上漲:2024年轉售組屋指數上漲9.7%,遠高於私宅價格3.9%的漲幅,為「組屋提升族」提供了更強的購房能力;
家族財富轉移趨勢明顯:越來越多「嬰兒潮」一代將資產轉移給下一代,使得更多Z世代提前進入私宅市場。
同時,由於高額的額外買方印花稅(ABSD)抑制了投資與外國買盤,目前市場上的買家主要為自住型買家,尤其是本地組屋升級族與年輕家庭。
微觀視角:項目賣得好,靠的不只是價格
我們進一步拆解近期熱銷項目的「吸粉能力」,發現購房者的選擇,遠不只是「哪裡便宜買哪裡」。
1. 項目本身的獨特性是關鍵
像是PARKTOWN Residence,不僅靠近地鐵,還作為一個綜合發展項目(含地鐵、商場、巴士轉換站與市民俱樂部),提供的便利性不可複製。
The Orie與Norwood Grand則因所處區域多年無新盤供應,釋放了大量壓抑已久的需求。類似地,Chuan Park在售出76%的同時,也達到了每平方英尺2,579元的均價,說明買家願意為「地段+稀缺性」支付溢價。
2. 區域內的HDB密度影響項目人氣
像Emerald of Katong與Chuan Park位於私宅密集區,反而比靠近HDB區的Bagnall Haus吸引力更大。這顯示出一個微妙趨勢——不是組屋多就一定「升勢」強,而是看區域整體購房力結構。
3. 項目規模與購房者信心有關
大體量項目有「帶動效應」,小體量則可能因知名度不足或「沉沒人氣」,導致買家觀望。Parktown、Lentor Central等項目通過強宣傳與區域集中度,形成了良性循環的熱銷態勢。
市場是否會持續火熱?或僅是一時之熱?
從多個維度來看,OCR(中央區以外)區域非有地住宅的搜索量在2025年同比增長了32.7%,這意味著買家需求仍在持續增長,短期市場熱度有望延續。
不過,CCR(核心中央區)項目的銷售節奏明顯放緩,主要因價格高、ABSD政策打壓外國買家,加上CCR項目多數缺乏「地鐵直達」、「綜合設施」等利好配套。
本地買家偏好明顯
靠近地鐵站、名校、交通樞紐,仍是最受青睞;
OCR與RCR項目在合理價位之下更具吸引力;
組屋密集區的項目因「升級換房」需求強,銷售穩健;
靠近別墅區的新項目,則可吸引希望「降級買入」的高端買家。
讀懂買家心態,是開發商決勝關鍵
過去半年私宅熱銷,既是供需錯位後的自然釋放,也是開發商精準踩中需求變化節奏的結果。從組屋價格推高換房力、到利率下滑改善負擔,再到家族財富傳承加快,多重因素共同推動了私宅新盤的活躍交易。
展望未來,開發商若能順應本地市場趨勢,精準定價、強化地段配套、打造項目特色,將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持續吸引本地主力買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