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新加坡的醫療體系被彭博社(Bloomberg)的醫療效率指數評為全球最高效的醫療體系,名列亞洲第一,世界第六,醫療衛生系統更是被世界衛生組(WHO)評為亞洲最有效的醫療衛生系統,2017年排名第二。由於其優秀的口碑,每年到新加坡接受醫療服務的海外群體多達50餘萬人。

彭博全球健康指數(Bloomberg Global Health Index)還將新加坡評為2017年全球第四健康國家和亞洲最健康國家。而日本排名第7,美國排在第34位。新加坡人的平均壽命為82.7歲,人均醫療支出為2280美元。那麼新加坡醫療特色優勢體現在什麼方面呢?

高水平的醫療體制
新加坡醫院分為公立醫院、私立醫院、專科醫療中心和社區醫院,新加坡有8所公立醫院,包括6所綜合醫院、一所婦幼醫院和一所精神病院。綜合醫院提供多學科住院和專科門診服務,設有24小時急診科。6個國家專科中心提供癌症、心臟、眼睛、皮膚、神經科學和牙科保健。此外,還有9家私立急症護理醫院。
公立醫院的床位數量約為80%,私營醫院為20%。大多數急性醫院護理由公共部門提供,公立醫院接受不同數額的政府補貼,病人支付差額,而私立醫院主要依靠保險和自費。
新加坡醫院實施嚴格的分層級的醫療系統,可以有效的將病患分流:一些不是很嚴重的疾病,在診所和社區醫院那一層就可以應付,因此無需去大醫院占用寶貴的醫療資源。
舒適的患者體驗
新加坡醫療行業奉行「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無論是環境的打造還是服務上都處處為患者考慮。醫院的診室樓層有花店、水果店、便利店、咖啡店,空氣里常常飄著咖啡香和麵包香而不是刺鼻的消毒水味。如伊莉莎白諾維娜醫院,採用五星級酒店 醫院的賓館型病房模式,不僅有設施完善的單人房,還有50平以上的豪華套房,充分尊重患者隱私,也隔絕了交叉感染。所有醫護人員也都受過專業的溝通訓練,懂得如何更好地與病人交流,耐心地引導病人解釋病情並為其提供最大限度的照料。

· 完善的醫療保健體系 ·
新加坡政府針對醫療保健體制的現實狀況,提出了「S+3M醫療保險體系」,即政府補貼(Subsidy)、保健儲蓄(Medisave)、終身健保計劃(Medishield Life)以 及保健基金(Medifund)。新加坡倡導每個人必須對自己的健康負責,首先自付醫療費用,然後是家庭、社區幫助,最後是政府補貼,以保證高質量的醫療服務與可控成本的平衡。成本過高,會將低收入者擋在門外;綜合醫療體系低,會造成小病大醫和過度醫療等問題。這一體系的建立在對國民提供高效卓越的醫療服務同時,對控制醫療費用的總支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