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財政部於6月10日公布了跨國企業最低稅法案和所得稅修訂法案的草案,並公開徵求公眾意見。這一舉措旨在確保大型跨國公司在新加坡的有效納稅率至少為15%。
新法案將引入國內補足稅和收入納入規則,作為第二代防止稅基侵蝕和盈利轉移(BEPS 2.0)計劃的一部分,主要針對全球年營收至少7.5億歐元的大型跨國企業。根據新加坡2024年預算案的宣布,新加坡將從2025年1月1日起,根據這些規則向這些企業徵稅。

圖源:CNA
收入納入規則的目的是確保在海外稅率低於15%的情況下,差額部分將在新加坡納稅。國內補足稅則旨在確保當大型企業在新加坡的稅率低於15%時,補足稅將支付給新加坡,防止稅收流失到其他國家。這一措施與國際趨勢一致,歐盟、英國、瑞士、日本和韓國已從2024年開始實施BEPS 2.0計劃的第二支柱,中國香港和馬來西亞計劃從2025年開始實施。
一旦通過,跨國企業法案將與所得稅法合併執行
新加坡財政部指出,一旦新法案通過,將成為法律,並與所得稅法合併。所得稅法中關於行政、執行和上訴的條款也將適用於國內補足稅和跨國企業補足稅。修訂法案還包括對1947年所得稅法的22處修訂,其中15處與2024年預算案宣布的稅務處理相關,其餘七處是財政部定期審查後的建議變更。
公眾可以在財政部或民情聯繫組(REACH)網站上查看諮詢文件,並在7月5日前提交意見。
這一舉措是新加坡政府在全球化背景下,積極應對跨國企業稅收挑戰的重要步驟。通過引入國內補足稅和收入納入規則,新加坡將能夠更好地確保跨國企業在本地納稅,從而維護稅收公平和稅基穩定。

圖源:MOF
跨國企業最低稅法案的實施,將有助於提高大型跨國公司在新加坡的有效納稅率,確保其在全球範圍內公平納稅。這一法案的實施還將有助於提升新加坡在國際稅收領域的地位,增強其在全球稅收治理中的話語權。
BEPS 2.0計劃旨在治理稅收公平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國企業的稅收問題日益凸顯。許多大型跨國企業通過複雜的國際稅收籌劃,將利潤轉移到低稅率國家,從而減少其在高稅率國家的稅負。這種現象不僅導致稅基侵蝕,還加劇了各國之間的稅收競爭,對全球稅收體系造成衝擊。
為應對這一問題,國際社會積極推動稅收合作,共同打擊跨國企業的逃稅行為。BEPS 2.0計劃就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旨在通過國際共識,加強跨國企業的稅收合規,防止稅基侵蝕和盈利轉移。

圖源:FACEBOOK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新加坡積極參與全球稅收治理,致力於打擊跨國企業的逃稅行為。引入國內補足稅和收入納入規則,是新加坡政府在全球化背景下,積極應對跨國企業稅收挑戰的重要步驟。通過與國際社會攜手合作,新加坡將能夠更好地維護稅收公平和稅基穩定,為跨國企業在本地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然而,新法案的實施也面臨一定的挑戰。如何確保跨國企業在新加坡納稅的同時,不影響其在全球範圍內的競爭力,是政府需要權衡的問題。此外,如何與其他國家在稅收政策上保持協調,避免重複徵稅和稅收競爭,也是新加坡政府在推進新法案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問題。
總之,跨國企業最低稅法案和所得稅修訂法案的推出,是新加坡政府在全球化背景下,積極應對跨國企業稅收挑戰的重要舉措。通過引入國內補足稅和收入納入規則,新加坡將能夠更好地確保跨國企業在本地納稅,維護稅收公平和稅基穩定。
同時,政府也需要在推進新法案的過程中,權衡各方利益,確保跨國企業在全球範圍內的競爭力,並與國際社會攜手合作,共同應對跨國企業稅收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