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新加坡,很多國人都會感到十分親切,因為新加坡是除了中國以外華人占比最高的國家了,而且,新加坡人大多也會說中文,溝通起來沒有太大壓力。
可是,有多少人會知道,新加坡人也曾經歷過不願意說華語的時期呢!
眾所周知,新加坡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家,每個種族都有自己的語言,為了讓不同種族的人沒有隔閡,新加坡選擇了英語。建國以來,多數新加坡人都更加重視英語,而忽略了本身母語的學習,基數最大的華語首當其衝。
進入新世紀以來,新加坡也越來越注意到華語的重要性,開始大力加強華文教育。

新加坡的華文教育,從孩子的幼兒時期就開始了。在教育部直屬的幼兒園中,華文教育一點都不像我們學習英文那樣枯燥。新加坡的小小學庭自從開業以來,就吸引了眾多家長,該中心最大特色就在於他們的華文教育。
在小小學亭,老師會在華文的教學中融入獨具特色的華文戲劇元素。通過師生合作,老師和學生一起將熟悉的故事改編成華文戲劇,這樣的方式不僅生動有趣,而且也能夠鍛鍊孩子們用華語講故事的能力。
雖然每個月的學費高達1850新元,而其他同屬教育部的幼兒園每月學費最高也不超過720新元,但是這家小小學庭還是吸引了很多家長將孩子送來學習,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十分有特色的華文教育。
在教幼兒學習華文方面,老師們還有很多的小妙招。比如:
1. 認讀環境中的標記和文字
教師們會在學前教育中心和教室的角落、牆壁貼上標記和文字,有選擇和目的性地在孩子的個人物品上寫上名字或物品名稱,輔助孩子認讀。
2. 運用形象法了解漢字特徵
教師可以通過「看圖猜字謎」的方法,讓孩子認識簡單的象形文字(如口、人、日、月)。 教師也可以用圖畫或顏色來表示偏旁的意思。
3. 經常和幼兒一起閱讀
教師會經常和孩子們一起閱讀,引導他們利用自己的經驗來理解繪本的內容。除此之外,教師們也會提供其他內容豐富的繪本,鼓勵孩子們自主選讀。

可以看出來,在華文的教育上,新加坡人並不喜歡枯燥的學習,而是更願意將華文與其它知識相結合,以此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比如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舉辦的首個華文應用編程比賽。比賽希望讓青年得到跨學科的學習體驗,在開發應用的同時,也能發掘華文的趣味和實用性,設計出能激發幼童和小學生對學習華文興趣的應用。
又比如光道小學舉辦的「銷售」比賽。學生要先構思最吸引人的促銷策略,再以母語極力推銷產品。這個比賽鼓勵學生實用母語,同時灌輸他們基本的創業知識。

為了更好地推行華文教育,新加坡還推出了「有聲教材」!
推廣華文學習委員會推出首個有聲書《我的心聲.你的迴響》淺顯易懂、圖文並茂,具有新加坡本土特色。
書內共收錄新加坡25位作家包括尤今、梁文福、陳子謙等以及15位「駐校作家計劃」學生作者的作品。
作品一共40個,是從約100個作品中挑選出來的。挑選的作品未必寫得最優秀,但內容真誠且自然,觸動閱讀者的心。
有聲書耗時兩年製作,從收集文章、錄製、配樂到編曲,過程中需注意很多細節。尤其注重錄音者的聲音表情,音樂如何配合一篇文章的情緒和意境等。
主編柯思仁認為,有聲書作為輔助教材具啟發性,可帶動學生與同齡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課堂互動。
新加坡這樣不遺餘力地發展華文教育,對於中國留學生來說,也是一件好事,中國留學生既可以接受新加坡國際化的教育,同時也不會忘記中華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