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有的人會感到經常疲倦,身體四肢沉重,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有的人會經常覺得沒胃口,甚至還一度擔心自己患上厭食症;有的人則會經常出現皮膚問題,包括長出疹子、臉部出油嚴重等。

事實上,導致上述症狀出現的原因很有可能就是:你體內的濕氣太重了。
濕氣是什麼?
簡單來說,濕氣是指體內有多餘的水分無法及時排除,中醫稱之為「濕邪」。濕氣進入身體後,常常會直奔脾胃,使之運作功能下降,也是影響食慾的直接原因。
什麼人最容易有濕氣?
一般來說,最容易有濕氣的人是以下三類:
1、長期喜歡吃油膩、油炸食品,身體一時消化不良,便堆積成濕氣;
2、個人身體器官功能相對弱,容易吃一點東西就覺得膩;
3、生活地理環境以及季節的原因,導致空氣悶熱潮濕。
眾所周知,新加坡地處赤道附近,常年天氣悶熱、雨量充足,空氣濕度自然高。另外,新加坡大多數美食都是偏向於辛辣、煎炸,而且不少人也是出於長期熬夜加班、工作壓力大的狀態,種種原因使得許多在新加坡生活的人容易得濕氣。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濕氣?
濕氣也會分為濕熱、濕寒、濕毒等,需要根據症狀以及濕氣程度來區分。
而不少新加坡朋友會疑惑,儘管自己在日常生活十分注重養生保健,但是以上症狀依然存在,濕氣依舊難除。
相信大家可能會有這樣一個誤會:新加坡天氣炎熱,因此自己是屬於「濕熱」一類。實際上,大家可能忽略了新加坡給力的空調房。

濕氣從來不是「孤軍奮鬥」,當濕氣遇寒,便是濕寒,遇熱便是濕熱。
如何區分自己是濕寒還是濕熱?
一起來學習下吧!
濕寒:
1、身體四肢沉重、頭腦沉重鬱悶,起床伴隨有痰的症狀;
2、臉色蒼白無光澤,面部容易出油,眼部浮腫;
3、食欲不振,口水粘稠。
濕熱:
1、容易出汗、體味較大;
2、容易出油、長痘、長粉刺;
3、口臭,伴有口澀口乾症狀。
如何預防治療濕寒和濕熱?
對於濕寒,尤其容易發生在辦公室女性身上。
新加坡的空調房溫度較低,大家應當準備好外套,做好保暖工作。此外,在飲食方面應當尤為注意,少吃生冷食物,可在早上沖一杯紅糖薑茶服用。
同時,濕寒的朋友也可以配合運動來祛除體內濕氣。

濕熱相對而言,在新加坡更為常見。
大家首先應當改善飲食習慣,儘量多吃清淡的食物,少吃煎炸類食品。如果長期在炎熱環境下工作的朋友,儘可能挑選寬鬆的衣服。
治療濕熱,大家可以適當在新加坡買一杯薏米水、冬瓜茶來喝,有助於清熱化濕的效果。此外在家有空也可以多做薏米紅豆粥、薏米冬瓜排骨湯等清熱食療。

在新加坡,無論是濕寒還是濕熱,大家應當要學會放鬆心情、放鬆壓力,適當地進行運動健身,如此將更有助於及時排除體內的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