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生兒育女本就不易,我們的粉絲茉莉,生育的過程可謂是充滿艱辛。
寶寶一出生就被送進ICU、肚臍感染髮炎住院、請到不靠譜的月嫂……
面臨著重重困難,她是如何應對的呢?一起去看看她的分享。
作者 | 茉莉
編輯 | 蜜桃烏龍
經常看到寶媽們分享各種生產順利的例子,我想分享自己的經歷,雖然會遇到的機率很低,也不希望有人遇到,但還是希望能為需要幫助的寶媽們提供資訊。
其實我整個懷孕跟生產過程都算蠻順利,直到寶寶出生那一刻,一切都變得手忙腳亂。

01
寶寶一出生就進了ICU
時間回到2020年新加坡Lock Down的時候,寶寶已足月但是沒有發動,主治醫生建議到日子了就可以生,不需要等發動,所以到了預產期那天,我就去醫院打催產針、人工破水,等孩子發動。
之前聽很多人說,打催產針容易導致順轉剖,自己當時也是考慮了很久。其實完全不需要擔心那麼多,聽醫生建議是最好的。個人覺得提早做準備去醫院待產,比寶寶臨時發動來的安全,尤其像我這樣,因為疫情封鎖沒有家人在身邊,只有一個工作早出晚歸的隊友的。

和許多媽媽一樣,打了無痛後,我很愉快的度過了近10小時的開指,這中間一切正常,胎心也很正常,除了一點無痛的小反應:臨近生產時有點低燒,生產後吐了兩次。
在傍晚,我們的寶寶誕生了。當時我滿心期待醫生能快點把孩子抱給我瞅瞅,可是卻一直都沒有等到。
寶寶一直被放在護理台上,監控儀器時不時響起。大約過了1小時,醫生跟我說,孩子心跳一直非常快,他們把需要孩子推去特需病房觀察。
就這樣,一直等到晚上11點,NICU(新生兒加護病房)那邊打電話來說,孩子情況沒有好轉,現在轉到了NICU觀察,請孩子的爸爸現在過來,醫生有話要說!是的沒錯,當時醫生說「現在」!

(示意圖)
本來我要跟我先生一起去的,但是因為疫情,醫院只允許一個家長進入NICU。時隔2年,我依然還記得那個夜晚,我躺在病床上忍受著麻藥退去後下半身的疼痛,靜靜地等待先生回來,也不敢發信息給任何親朋好友,訴說自己的無助……
等了好久先生終於回來了,他只是輕描淡寫的說孩子沒事,剛剛醫生注射了藥物心跳回到正常值,現在還在觀察期。就這樣我們忐忑地度過了第一晚。
第二天,NICU打來說孩子目前心跳正常,可能出於新生兒的考慮,允許我和先生一起去看,所以這時我才第一次抱到我的寶寶。

雖然他們拿掉了胃管,但是寶寶身上還是貼著好多監測儀器(後來我先生才告訴我,其實他去的那天晚上,就看到寶寶身上插了好多管,看起來非常虛弱)。
不幸中的萬幸是,寶寶除了心跳不正常,其它指標都很正常,在藥物的控制下,心跳也回到正常值。在生產後第三天,我出院了,寶寶在隔天也從ICU轉到特需病房,出生後一周才回到家裡。
02
禍不單行
本以為寶寶住院插曲就此告一段落,結果在滿月那天,又住進了醫院,因為肚臍發炎了!
我產後一直很虛弱(一點都沒有誇張,渾身沒有力氣,起不來床,一度想叫救護車),所以孩子都是月嫂在照顧。大約在寶寶2周大左右,家人問我,孩子肚臍乾了沒有,我才開始注意到孩子的肚臍有點異樣。

乾的臍帶下還連著一塊肉?
第一次為人母,完全不懂這是什麼東西,上網查了好多資料,臍疝,臍茸……看著都不像。諮詢了身邊好多人,也都沒有遇到類似的情況,於是寶爸就帶著他去了Polyclinic,那時候臍帶還沒有掉,醫生讓回家再觀察。
正常孩子都是在出生後1-2周臍帶自動脫落,久一點的3周。我家寶寶的臍帶比別人粗(生產醫生接生的時候就說過,後來月嫂也說沒有見過這麼粗的),所以大概3周多才脫落,可是那塊肉依然還在,還有分泌物。

於是我們又帶他去了Polyclinic,這次醫生讓我們轉去KK急診,但是安排在幾天後。可是後來分泌物越來越多,衣服都被弄髒了,我們就沒有等到預約的時間,直接去掛了急診。
醫生懷疑寶寶已經感染,建議馬上住院!入院後抽血、常規檢查、打抗生素……就這樣,寶寶在醫院中度過了自己的滿月。


後來才知道,這個突出來的是臍肉,是因為平時護理不當,肚臍受刺激導致增生肉!
寶寶住院3天後,開始了長達1個半月的「燒肉」治療,就是用硝酸銀點燒肚臍肉。如果只是很小的肉,可以自己在家操作,由於寶寶這屬於蠻大塊的肉,需要護士來燒,一次燒不完,所以我每隔一兩天就需要帶他去Day Surgery 弄一次。可是問題又來了,很多孩子燒完,肚臍就會慢慢乾了,而他卻是越燒越濕!

醫生懷疑肚臍可能連著尿管,在發育時沒有斷開!如果是這樣,那可是很複雜的情況!
在各種擔心下,我們帶著孩子又做了B超檢查,還好沒有再受打擊,一切正常。
之後我們又開始了醫院家裡來回跑的日子,終於在一個月後,寶寶肚臍的水慢慢少了,過了兩周,那塊肉真的被燒沒了,也不潮濕了!當看到孩子乾燥且漂亮的肚臍時,我淚崩了。
03
不靠譜的月嫂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我那個不靠譜的月嫂。因為疫情影響,生產前我換了兩三位月嫂。最後請的是同事的月嫂推薦的另外一個月嫂。
CB的時候月嫂是真的難找,幾乎都是用搶的!當時覺得同事介紹應該不會錯,事實證明是我太天真。
首先寶寶的肚臍就沒有護理到位,當然也是我自己大意了。
寶寶拒絕親喂,只能讓她晚上用奶瓶喂奶,一個晚上奶瓶能掉好幾次;
夜裡拍嗝,我都無力吐槽了,大家自己看吧……

拍嗝把自己先拍睡著了,手法和姿勢也不對,看的我怒火中燒
有一次隔壁阿姨來我屋裡玩,寶寶大便了,她去叫月嫂換,月嫂居然神回覆:「你怎麼不換?」
不知道別人家的月嫂是否有幫忙洗孩子的衣服,我是有要求她手洗,她就不樂意了,說我把她當女傭使,但實際上這些之前都是談好的,當時她是OK的……

(示意圖)
大部分時間,奶瓶都是我隊友在洗,除非不在家,月嫂才會去洗。她每天都呆在廚房裡,兩菜一湯需要準備3-4小時。上廁所、洗澡都是半小時以上……
真的對這個月嫂各種無語,中途幾千幾萬次想把她趕走,礙於沒有其他人手,還是忍到她做完。
好的月嫂也不少,怎麼就讓我碰到一個這樣的?但過去了就讓它過去吧,只希望大家避開那些不靠譜的月嫂!
04
寶寶心臟後續情況
寶寶出院後,一直服用一種成人的降壓藥,直到6個月後醫生才讓停止。
醫生稱之為新生兒心率不齊,因為心臟發育齊全,功能正常,停藥後也沒有再復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暫時未知,在醫學上,這種情況非常少見,網上也找不到太多信息。

終於在寶寶一歲多的時候,我拿到了醫生開具的病情穩定的證明,給寶寶上了保險。在此感謝我的保險Agent,以她多年的經驗幫忙填寫申請,寶寶的保險申請成功!心裡的大石頭總算放下了!
05
政府醫院體驗
政府醫院的總體體驗還算不錯。因為我們買的是私人配套,一直是指定醫生,生產時選了A class的病房,所以寶寶的醫療費用也會按照A class 收費。
當時我心想,3天ICU+5天的Special Care肯定非常昂貴,在出院那天收到醫院簡訊,提醒我們去降級,這是我們第一次知道還可以這樣做,好人性化。
收到簡訊後,先生就馬上按指示去醫院辦理了手續。就這樣,寶寶的費用從A換去了B(因為私人最低只能降到B),至少能省30%,也已經很不錯了。非常感恩醫院及時的提醒!

這裡給大家幾個小提醒,醫院會依據家庭收入判斷是否符合降級,另外,新的收費只能從降級那天開始算,所以有需要的記得第一時間去諮詢。
後來孩子多次複診心臟科,心臟一次全掃描沒有補貼,需要$450大洋……所以我們也申請了降級(這個需要去Polyclinic拿信)。
孩子肚臍發炎住的是C病房,因為醫院規定3歲以下只能住C,其實也很不錯,寬敞乾淨,後來燒臍肉也是按C收費,但是遇到人很好的護士,每次都幫我們安排同一個醫生看診!

雖然我們的遭遇是不幸的,但是這一路遇到不少很好的人,特別是醫生和護士,真的非常感恩!
這些不尋常的遭遇,讓大人和小孩都受了不少罪,遇到種種困難,跑了無數次醫院,最後我們一一克服下來了!寶寶也跟其他孩子一樣健康的成長,非常堅強!

疫情下生存已經很不容易了,把我的經歷分享給大家,祝願寶媽們都能度過一個安逸的月子,都有一個健康的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