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huigen(g )(上)

2021年09月02日   •   4617次閱讀

新加坡的面積還不及我所在廣州白雲區大,但在國際上的影響卻不小。20世紀70-90年代,新加坡是「亞洲四小龍」之一。在「四小龍」中,它的面積是最小的,它的經濟實力卻是最強的。據維基百科,截至2021年預測的人均GDP,新加坡以64103美元高居榜首,遠遠超過其他3個經濟體。新加坡在各方面都享有盛譽,陸續被評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亞洲生活質量最高的國家、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最完善的國家,也是最受青睞的國際旅遊地、世界最宜居城市之一。

魚尾獅是新加坡的象徵

一個小小的國家,頭頂如此多的桂冠,的確令人刮目相看。是什麼原因讓新加坡表現得如此優秀呢?

記得一位傳媒界某CEO曾和我談及他的成功之道,他總結為三個huigen(g )。我以為用它來解讀新加坡的成功之道也是很合適的。

第一個huigen,叫「慧根」。通俗地說,就是先得是個聰明的人,有悟性的人。一個人有了慧根,謀事有慧眼,不會幹蠢事。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也是如此。新加坡的慧根在哪?首先在新加坡的管理者和建設者身上。

新加坡美術館裡,"精英政策"四個字的正反圖

我認為,理解新加坡,「精英治理」是屬於第一位的關鍵詞。幾乎沒有哪個國家像新加坡那樣,公開表示對精英的強烈興趣和渴望。李光耀曾作過這樣的假設:新加坡人才非常匱乏,如果把整個新加坡社會最能起中流砥柱作用的300人都集中在一架珍寶飛機上,而不幸這架飛機墜毀了,整個新加坡社會必將瓦解。李光耀對新加坡最憂慮的就是精英之不足。據《李光耀回憶錄》,李光耀曾對鄧小平說,中國很快就能追上新加坡,因為中國人很多都是「達官顯要、文人學士的後代」,而新加坡人則是「目不識丁、無田無地的農民的後裔」。

《吳作棟傳》一書中提到,李光耀是優生學的堅定擁護者,對人類資質是天生且遺傳的這一點深信不疑。他還拿出數據支持他的觀點,認定人的天資對於一個人的成功至少占了七成的比例。第二代總理吳作棟對此也是非常認同的。

矗立在金融大街中的雕塑,有激勵向上之義

在李光耀眼裡,歷史是由精英創造與推動的。他在2010年接受《國家地理雜誌》的訪問時,還在對新加坡本地人的能力不足感到憂心,為此新加坡出台系列優惠政策大量吸引中國優秀人才。這次在新加坡,我見到了兩位北京大學的畢業生。一位是我母親的學生的公子,當年以優異成績考上北大,七年後碩士畢業進入新加坡一家法國公司,很受單位器重,現已是中層主管。另一位是我女兒女婿在湖南師大附中實驗班的同學,高中期間參加省物理大賽拿過金牌,北京大學本科畢業後考上新加坡國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畢業後進入新加坡一家金融公司,做高頻投資。他們在新加坡發展得很成功,過著中產階級以上的生活。因新加坡政府在子女教育、住房等方面對持本國國籍者有優惠,所以他們都加入了新加坡籍。他們是新加坡新的一代華人的代表,是新加坡政府人才制度的受益者,對政府的精英管理理念非常認同。

世界頂尖銀行彙集的金融中心,中國銀行林立其中

最能體現新加坡精英治理的當是它的上層建築構成。資料顯示,2012年的政府人員構成,包括總理在內的內閣部長里,有超過一半的人曾經是政府獎學金得主,他們所讀的大學不外乎劍橋大學、倫敦皇家學院、史丹福大學、哈佛大學等等,都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頂尖學府,只有4人畢業於亞洲排名第一的新加坡國立大學。

總統府戒備森嚴

精英治理對於新加坡的意義,在兩個人身上體現得最為突出。一個是有新加坡「國父」之稱的李光耀。他是華人中的精英,在英國受過良好的精英教育,曾獲得過大英帝國女王獎學金。另一個是在新加坡發展史上作出過傑出貢獻的英國人萊佛士。他獨具慧眼,對新加坡的發展作了非常準確的定位。新加坡人在他的雕像前是如此銘記的:「湯瑪士·史丹福·萊佛士爵士,在一八一九年正月二十八日於此歷史性地點,首次在新加坡上岸,並以其才智與遠見改變新加坡的命運,由一個沒沒無聞的漁村,成為一個大海港和現代都市。」毫無疑問,新加坡非常認可精英所具有的慧根。

飛速發展的新加坡管理大學

第二個huigen,叫作「會跟」。通俗地說,就是要跟對人。這在官場上是非常重要的。跟對了老闆,仕途發展如搭上了順風車;搭上順風車,雞犬也升天。一個人的成功,光靠自身的努力還只是一個方面,千里馬還得有伯樂發現。我也曾聽一位銀行家說他的成功之道,概括為四點:自身努力,高人指點,貴人相助,他人督促。外在因素比自身因素所占比重更大。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那就要有相處友好的遠親近鄰。就像為人處世,和什麼人交朋友非常重要。一個成功的人士總不能周邊儘是流氓小人吧。聖人說過,遠小人,近君子。做人如此,為國之道亦然。像新加坡這樣的小國家,與強國大國搞好關係至關重要。古人云:以大對小,應寬容;以小事大,則要靠智慧。文革時期,我們的媒體罵新加坡是英、美帝國主義的走狗,跟英國美國太緊。其實,如果站在新加坡的立場,我們就能理解其中的智慧。

曾經的啟蒙讀物中說:我們都是中國人

新加坡1965年從馬來西亞獨立出來時,李光耀對新的國家的未來充滿擔憂,他在回憶錄中形容自己那一刻的心情是「前途茫茫,不知道何去何從」。 當時,新加坡的地緣政治環境非常惡劣,它是東南亞地區唯一以華人為主(約占70%)的國家,卻地處馬來人為主的伊斯蘭教大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包圍中。這些國家奉行反華反共政策,由此而敵視新加坡,說它是中國在東南亞的「特洛伊木馬」,新加坡成了「東南亞的以色列」。為求自保,新加坡不得不依靠域外強權保護。兩個月後加入大英國協,儘管後來英國在新加坡撤軍,但作為補償,英國人向新加坡提供了一攬子援助計劃,留下了眾多的住宅、學校、醫院、運動設施以及其他一些高技術設備,包括設備相當齊全的海軍船塢。英國人的慷慨,讓新加坡人一下子擁有了一大筆財富,不僅解決了發展的「第一桶金」問題,還為後來發展造船業和海上石油勘探技術奠定了堅實基礎。英國人走後,它又改為跟美國。

鄧小平先生在新加坡口碑甚高

中國改革開放後,經濟飛速發展,新加坡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點,與中國的經濟合作日趨增多。2013年至2019年,中國連續7年成為新加坡最大的貿易夥伴,新加坡連續7年成為中國第一大新增外資來源國。截至2020年6月,新加坡累計在華投資總額達一千多億美元。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中國在新加坡的投資也有了較大增長。目前新加坡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投資環境指數排名第一,是當前中國企業和資金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地和橋樑,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的投資,有近三分之一流經新加坡。目前,新加坡的基本方針是,軍事靠美國,經濟靠中國。在兩個大國之間左右逢源,不得不佩服新加坡的處世藝術。

1965年新加坡從馬來西亞獨立

油畫:金沙酒店的建設者

最後的這個huigeng ,叫做「會耕」。新加坡所處的馬六甲海峽,是聯結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咽喉要道,也是亞洲和大洋洲的十字路口。這是新加坡的地理優勢。同時,新加坡的劣勢也非常明顯,最為突出的是它的資源嚴重不足,生產生活物資基本上完全得依賴進口,連淡水也得依靠馬來西亞輸入。能揚長避短者謂之會耕。這就如打牌,會耕者,牌雖差點但打出了優勢;不會耕者,一手好牌打得個稀爛。新加坡依託優勢,大力發展金融、航運中心,轉口貿易、加工出口和航運等業務。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它居然還是世界上的製造大國。據彭博創新指數顯示,2020年新加坡的製造能力全球排名第三,2021年再上升一位排名第二。它的製造業是真正的「智造」,科技含量相當高,主要在精密儀器、航空航天、生物醫學、電子及化工等領域。精密製造業方面的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一。電子產業中,全球約20%的半導體設備是新加坡生產。製藥行業,全球收入最高的10種藥品有4種在新加坡生產。航空航天行業,新加坡擁有130多家該領域的企業,是世界航空航天維修與製造的重要基地。化學化工方面,新加坡出口量位居全球前十。它還是全球第三大石化煉油中心。高端製造業,為新加坡抵禦金融風暴、化解疫情危機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面朝大海,海納百川之氣勢

新加坡的「會耕」,還在於它在發展過程中成功地處理了人與自然的關係。在新加坡旅遊,你會發現它的動物園、植物園都做得非常大氣。如果把新加坡比作一幅畫,可借用中國畫論中的名句「疏可跑馬,密不透風」形容。在城市中心,高樓林立,車流如織;在郊外的動植物園,則如入深山,滿目蒼翠。你能充分感受到新加坡的管理者對他的那寸土寸金的一畝三分地是如何精心地耕耘的。

宜人的環境

當然,新加坡的「會耕」,最高的體現是它的政府管理。新加坡政府的高效、廉政、法治在全球範圍內都有良好的口碑。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1978年首次訪問新加坡後,給予高度讚賞,決定以這個小國作為中國發展的榜樣,當年就派出了一個400人的考察團訪問新加坡,成員為中國各地的省級領導。此後又有不少的中國官員來新加坡學習管理經驗。新加坡總統陳慶炎在2015年訪問中國時說,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約有5萬名中國領導幹部到新加坡學習城市管理、社會治理和公共管理等課程。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3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379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6498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5301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