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跟病毒共存,想和做是一回事,做不做得成又是另外一回事。
以韓國為例。
本來他們也是堅持清零政策。但後來眼饞新加坡,歐美的共存畫面,忍不住蠢蠢欲動,產生了一種自己也行的錯覺。
結果啟動共存模式一個月,日增病例就打破他們國家大流行出現以來的最高記錄。
一直拖到這兩天,被逼無奈下緊急剎車,不共存了。
然而惡劣影響已經造成,難以力挽狂瀾。

高疫苗接種率(超過80%)的韓國沒法控制住新冠
收緊新加坡遊客入境韓國政策
其總統道歉,暫不共存了!
就在剛剛,韓國收緊了對新加坡遊客、美國塞班島遊客的入境政策。
下個星期一(20日)起,新加坡、美國塞班島遊客入境韓國,須提交出發前48小時以內的PCR檢測陰性證明。
原本的規定是72小時。
此外,還要在入境7天內接受檢測,其中第三天跟第五天的檢測要自費。

來源:8視界
操作這麼突然,韓國是緊張了。
他們官宣跟病毒共存的首日(11月1日),當天日增1686例。
截止前天,單日曝新增7622例。
一個多月的時間內,日增病例人數翻了至少4.5倍。
並且成為過去一周內,亞洲國家病例確診、死亡激增速度最快的那一個。

這樣大面積、大規模感染的下場,就是重症患者人數飈增,並且超出韓國當局者的控制範圍。
就在前天,韓國總統宣布叫停實施了一個多月(約45天)的「病毒共存」政策,同時出面向全國人民道歉。

他表達了這麼個意思:
「原本打算「分階段恢復日常」,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沒控制住重症患者的增速,病床容量沒有準備充分。
所以我們將在加強防疫措施期間,對上述不當進行切實調整,最大程度控制疫情。
另外,防疫措施再次收緊或會打擊小工商業者和個體戶,我們也將儘快確定、落實損失補償等支援方案。」

這段話,新加坡表示不陌生。我們也經歷過「疫情穩定期措施」,給本地醫療系統、疫情控制爭取時間。
不過很明顯,韓國這抄作業是抄的相當不及格。
他們跟病毒共存,措施解封屬於大邁步,比如:
首爾社交聚會人數增到10人,其他地區12人
餐館咖啡館沒有營業時間限制,允許4個沒打疫苗的人堂食
除公共運輸跟大型活動外,允許打完1針疫苗的人不戴口罩

措施都躺了,於是韓國人也放飛了。
韓國解封措施開放前夜,街上已經開始了狂歡。什麼社交安全措施,那都是浮雲。


年輕人們都被憋得太久。導致一鬆綁,瘋狂開啟社交模式——
當地某28歲上班族吐槽,朋友邀約都變成了這種畫風:「疫苗打完了?聚餐必須到!」
「很多有的沒的酒局都多了起來,8天內5天都出去喝酒。」
「接著喝,接著聚,不出門還不好意思。同事就跟你說,說不定過幾天確診病例又爆了措施還得收緊,所以活在當下趕緊來吧。」
最後這小哥掐指一算,光11月聚會喝酒就10多場。
跟病毒共存的這一個多月里,韓國街邊大排檔夜夜笙歌。


然後當初聚餐最猛的那波人,現在成了這波確診的人。
韓國近期翻倍暴增的病例,以年輕人以及老年人為主。
為什麼老年人也中招呢?
猜測其中不乏有無法拒絕出門聚會的年輕人,將病毒攜帶回家的可能。
所以最糟糕的情況發生了,確診病例井噴,韓國醫療兜不住了。
韓國醫療超荷,患者沒能入院
病情在家惡化死去
韓國的醫療資源緊張到像在懸崖走鋼絲。
如今當地檢測現場人山人海,逢檢必排隊,每次都得乾耗幾個小時。等的人累,連軸轉的醫護更累。
花幾個小時去排隊做核酸還不算什麼。

來源:scmp
那些確診了無處求醫的人最慘。
韓國醫院如今上演「一床難求」的局面。
首爾等多地ICU使用率超90%,截止到上周六,竟然僅剩34張病床可供新冠重症患者使用。
而當天首爾等著住院救命的,還有1739人。
病床跟不上需求,有的病人就因為沒有醫院收容,最後在家裡死去。官方統計,明面上報告的至少29個屬於這種情況。
韓國並不是沒有行動,只是見效甚微。
他們在周六以前就宣布增加134張ICU病床,可是重症人數超乎他們預料。
增加病床的速度跟數量遠遠趕不上群眾病重的速度及數量。

來源:海峽時報
為了彌補這個差距,他們還挪用非新冠患者的使用病床,直接剝奪非新冠患者的治療機會。
但是於事無補,到最後,韓國還是無奈表示沒法騰出更多病床,醫療資源已經飽和。
這引起了一線醫護人員的憤怒。
當地醫師協會以及多個醫療機構聯合聲明中痛訴:
本該在醫院治療的新冠患者,如今在家。(據統計至少2.6萬人)
本該在ICU中治療的重症患者,如今在普通病床。

最糟糕的情況發生
更多患者在等待醫院病床中死去
更悲慘的是,聲明中提到:
因為醫療資源不夠用,即便能住進醫院,那些低生存率的患者會被要求籤署「放棄急救同意書」。
如果患者本身還有其他疾病,則需簽署同意並且承擔在因新冠在院隔離中,可能無法繼續治療的後果。
普通的新冠患者要住院需等300個小時,也就是12天半左右。
12天半對於免疫力強的人來說,可能都完成了感染到康復一個周期。但是對免疫力差的,足以從輕症發展到重症。
醫生們說,進ICU的都是拖到不能再拖的。幸運的,重症還能在醫院治療。不幸的,只能在家病情惡化死去。

所以,在一幕幕人間慘劇發生後,韓國官方緊急宣布,暫不共存了:
20日起全面停學
餐廳咖啡館等場所晚上9點就要結束營業
沒打疫苗只能1人堂食等
因他們實在是共存不起,傷的全是人命。
可見共存這條路不是誰都能走的,作業不是誰都能抄的。
回頭一看,在新加坡的人多幸運。
但這份幸運能保持多久?
英病例大增或「養蠱」
衍生「奧+德」新型超級病毒
跟韓國相比,躺平躺得最有恃無恐的就是英國了。
不過在近期,他們也操作不斷。 對內實施了B計劃,收緊部分防疫措施。但是對外放寬邊境,對部分奧密克戎盛行的國家取消禁航命令。
理由是:奧密克戎已經變成英國主流毒株,再禁那些國家也沒意思了。

所以相當於是疫情管不住了,抱著期望看經濟還能不能拉一把。
從這個操作來看,英國貌似是想故技重施,當初德爾塔流行怎麼撐過來的,現在就繼續照搬原計劃。
可是當地部分專家對此不太看好。
比如莫德納首席醫療官伯頓,在英國下議院科學和技術委員會上就公開預警:
罕見情況下,或許會出現本地一個病例,同時感染德爾塔和奧密克戎毒株,在該病例細胞內交換DNA,從而造出新型超級變種毒株。

他的這個推測是從南非來的。研究發現這種「養蠱」一樣情況,最有可能發生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體內。
所以他擔心,英國或許會養出更危險的超級變種。
畢竟,當地德爾塔的感染基數很大,而奧密克戎現在風頭壓過德爾塔,占倫敦新增病例的60%。
英國疫情用焦頭爛額形容都不過分。
前天他們新增8萬8376例,僅次於美國的14萬,是現在全球疫情第二大黑區。
英國國民保健署略略不安:「正在為應對跟去年同期一樣大,或更大的住院潮做準備」。

來源:the independent
估計有人會好奇,為什麼都這樣了英國還不進一步採取行動?
理由呢,還出在追加劑上。正如應對德爾塔那樣,當初英國加急推進第二針接種,就是為了對抗新一波疫情浪潮。
現在他們加急推進第三針接種,為對抗奧密克戎。
只是,這樣做不亞於也是賭。賭是奧密克戎快,還是追加劑打的快。
利物浦大學社會政策專家黑格就認為,如果不採取額外防疫措施,那麼英國官方很有可能輸掉這場競賽。

所以就跟韓國的處境差不多,但比韓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