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淪陷80年後回望 有人還在痛著有人已漸漸無感

2022年02月15日   •   1萬次閱讀

作者: 藍雲舟 , 梁偉康 , 王康威

戰爭,是成王敗寇?是痛定思痛?還是緬懷某段歷史的理由?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淪陷,由此開啟了新加坡歷史上一段黑暗篇章。三年半的日據時期教會新加坡人,自己的命運由自己主宰,自己的家園由自己守護。80年後的今天,這段歲月的回憶喚起的是什麼樣的情感?經歷過戰爭歲月的年長一輩,以及在和平年代出生的年輕一代,對新加坡淪陷的歷史又留下什麼樣的印象?本期實況報道,《聯合早報》通過兩個不同世代新加坡人的視角,以及不同背景的新加坡人銘記這段歷史的不同方式,探討新加坡80年前的淪陷留下的啟示。

每年2月15日,當公眾警報系統在歷史上新加坡淪陷的這一天拉響時,大學生何宣儀的第一反應是:「哦,這是演習。」

經歷過戰爭歲月、曾當過戰地記者的資深報人陳加昌在聽到警報時,也已經沒有什麼感覺:「它響它的,我忙我的。」

公眾對戰爭已無危機感

也許時間真的能沖淡一切。80年前戰爭時期的苦難、慘痛、心酸,如今也已成過眼雲煙。大概也因為這個緣故,出生在不同年代的陳加昌(91歲)和何宣儀(24歲)不約而同指出,社會大眾對於戰爭已經沒有多大的危機感。

資深報人陳加昌(中)和大學生何宣儀(左)接受《聯合早報》邀請,對淪陷時期的認識分享看法。(梁麒麟攝)

兩人日前應《聯合早報》的邀請,就他們對新加坡淪陷時期的認識進行一場跨代的對話。談到是否還須警惕戰爭時,目前就讀南洋理工大學傳媒系三年級的何宣儀說:「現在很難會有警惕感。畢竟我們生活在很和平的時代,所以比較不會警惕,也不會時刻去想,可能明年或後年會發生戰亂。」

陳加昌收集多份珍貴的日據時期歷史資料,包括通過友人搭線獲得的二戰照片和當年報章的影印件。(梁麒麟攝)

對經歷過戰爭時期一聽到防空警報就要躲防空壕的陳加昌來說,今時今日的民防演習相比下更像是「在玩玩」。他說,比起韓國拉響警報時民眾都會到地下避難,新加坡「沒有危機感,太舒服」。

陳加昌在日據時期隨筆記錄轟炸機飛過和防空警報響起的時間,這些記錄如今成為珍貴的歷史收藏。(梁麒麟攝)

不過,危機感也不一定能製造出來的。「恐怖分子是危機嗎?不曉得,因為隨時隨地都可能爆炸。還是要從容應對……不到發生毀滅性的事情,你不曉得危機在哪裡。」

1942年,日軍攻占新加坡時,陳加昌11歲,住在後港一帶的蘇馬巴椰園(Somapah Estate)。他的父親因為害怕日軍滋事,還在門上畫了一面日本旗,並張掛對聯:「昨夕除西寇,今朝接東皇」。

據陳加昌憶述,也許是因為他家附近有日本神宮的關係,日軍並不怎麼騷擾村裡的人。「反而是西門路那邊情況比較兇險,很多人被抓去殺掉。住那邊的人社會地位較高,受的是英文教育。」

日軍占領新加坡後,為了剷除異議分子展開「肅清」大檢證,估計共殺害5萬新加坡人。對於沒有親身經歷過這段黑暗歲月的何宣儀而言,很難體會年長一輩失去家園和親人的感受。

「年長一輩失去的可能是他們的家、他們的親人,而我們這一代,就我個人而言,從出生到現在不愁吃穿,所以很難想像他們當時的生活,也很難體會當時失去東西的感受。」

對於日本,何宣儀沒有太多負面的觀感。她認為日軍犯下的殺戮已是上一代人的事,更何況「戰爭里也很難說誰對誰錯」。

陳加昌也分享自己女兒的經歷。她雖然相信父親對於二戰時期的敘事,但也不知該如何以此理解她所看到日本人文明、友善的一面。

陳加昌說:「不同世代的經歷不同,也不能說是同意存在分歧(agree to disagree),它就只能這麼下去。」

新加坡淪陷80年後的今天,又該如何理解這段戰爭歲月?何宣儀說,這段歲月對新加坡後來取得獨立是一段重要的歷史,因為它催化了新加坡人自己當家做主的意識,否則新加坡可能一直會是英國殖民地。

陳加昌說,他比同輩人幸運,父親主張讓他在昭南日本學院念書,並沒有因為日語是「敵人的語言」而排斥。建國總理李光耀當時也在同一所學校學習。掌握了日語的基礎,在他日後的新聞工作生涯里派上用場。

此外,陳加昌說,為了配合當時比新加坡快一個半小時的東京時間而須更早起床,以及農場生活等方面的歷練,都鍛鍊了他的獨立個性和韌性。

陳加昌說,戰爭一定有人死,但如果對比過去半個世紀世界各地的戰事,三年半的日據時期相當平靜,交接政權時也規規矩矩。「這麼說一定很多人不高興,說『你是漢奸』什麼的,但從研究歷史的角度來看,這段時期很平穩、照規矩。」

日軍 「 肅清」 大檢證 父親靠一張小字條撿回一條命

經歷過日據時期的陳加昌,險些因日軍展開的「肅清」大檢證而失去父親。以下是陳加昌憶述當年情景的摘錄:

「那時他們說什麼年紀的人要到哪裡去,什麼地方有檢證。我們小孩子很高興,有些到我們家避難的還把手電筒、電池、餅乾拿出來,我們以為要去野餐,聽說是要到那裡幾天。到檢證那天,我們經過隔壁村的時候,有衛兵叫小孩子回去。我們就回家,很失望,因為沒得去野餐。只有我父親去了。

這裡先說檢證前幾天,新加坡淪陷後,我父親有一天傍晚到藥材店找朋友聊天。這時有一名軍官敲藥材店的門。開了門後,這名將軍和我父親筆談,叫我父親去馬路邊。那裡停了一輛車,車裡有個中年的中國人,被火燒傷,滿身是血。軍官叫我父親載那個人去醫院,然後把那人帶回家,照顧他。當時因為新加坡局勢很混亂,我父親覺得這麼做很危險,就向軍官要了一張證明。

日軍向一戶馬來人家借了他們家的院子作檢證地點,差不多能容納50人。大家早上去,11點多就回家了,只有我父親到了下午兩三點還在。

我父親三次被分到角頭去,角頭的都是要處死的。大家都一起蹲著,如果站起來,就得被木棍打。父親第一次過不了關,於是把袖子拉下來再去,但還是被打回角落。

父親是基督教徒,他於是開始祈禱,心裡想著家裡有我們兄弟姐妹10個人,最小的一歲不到。他祈禱著,手一摸衣袋,發現裡面有張紙。拉出來一看,是幾天前那名軍官寫的字條,叫他幫個忙,送傷者到醫院去。父親這次拿著那張字條再上前去,這次就過關了。不然他早就被抓去見閻羅王了。

其他住在楊厝港、日本墳場一帶的,一些年輕力壯、跟我父親做工的工人,他們都被抓去。你如果膚色是棕色、曬過太陽的,日軍會認為你是打游擊的。皮膚太白,他認為你是書生,也會覺得你有問題。很多時候是看當下那個軍人本身的直覺。」

律師分享父輩挺身而出經歷 要下一代傳承捍衛國家精神

抗戰英雄之子積極跟年輕一代分享自己家族參與的抗戰史,希望讓年輕人從中了解捍衛國家的重要性,傳承全面防衛的意義。

曾任衛生部副常任秘書的詹姆士·蘇帕瑪尼安(JMJ Supramaniam)二戰前是一名醫學系學生,他在抗戰期間與其他同學擔任志願者,幫忙照料傷者及為他們處理傷口。他在一次埋葬因空襲喪命的同學時,被日軍誤以為是印度軍團成員而開槍,結果遭彈片傷及。

他當時被送到新加坡中央醫院接受治療,在傷愈後自告奮勇將醫療用品捆綁在身上,在日軍眼皮底下,私下運送醫療用品至板橋醫院,再轉交給樟宜監獄的戰俘。

戰後,詹姆士·蘇帕瑪尼安並沒有將經歷告知兒子保羅,直到在英國念書的保羅滿18歲時,父親才揭露往事,並表示希望兒子回新服役。

著名律師保羅·蘇帕瑪尼安深受父親啟發,在英國念書後回國服役,並積極參與戰備部隊的活動。(李健瑋攝)

保羅·蘇帕瑪尼安(65歲,律師)說:「當時我一直對父親的勳章和傷口感到好奇,他告訴我由來後,我感到無比自豪。除了父親受傷,伯父也在戰爭行醫時犧牲,對父輩來說,捍衛自己的國家和生活方式非常重要,也希望我們這一代人能繼續傳承。」

保羅受父親啟發,在退伍後即便有了自己的事業,仍積極參與戰備部隊的活動,以及加入新加坡印度人發展協會(SINDA)等社團。

他說:「全面防衛不只是武裝部隊,還包括經濟的堅韌性和社會凝聚力,如果社會出現裂縫,就什麼也捍衛不了了,這是我所堅信的。」

他表示,即便生活環境改善,但這種奉獻精神必須延續下去,下一代不能忘記捍衛國家的重要。除了到學校和軍官學校分享父親的經驗,保羅的兩個兒子也受到啟發,雖然在英國接受教育,但在18歲時都回國履行國民服役義務,將先輩保衛新加坡的精神繼續傳承下去。

童年曾穿女裝躲避日軍 第一代軍官吁年輕一代居安思危

生長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又受到種族暴亂、馬印衝突和新加坡獨立等重大事件洗禮,讓獨立後第一代正規軍官感嘆只有自己才能保護自己。

二戰中新馬淪陷時黃寶財僅三歲,但他記得當時全家為了躲避日軍騷擾和尋找匱乏的資源,從吉隆坡附近的森林搬入城市。不過入城後仍經常會被日軍命令進行數小時列隊和搜查,父親更因協助分發譴責日軍的傳單而鋃鐺入獄,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直到戰後才被釋放。

他回憶:「當時傳聞日軍會綁架男孩,家人讓我穿上女裝,而姐妹更是每天躲藏在天花板,只有吃飯時才能下來。這樣的經歷讓我從小就想要報效國家,岳飛和精忠報國的故事更啟發我,不斷提醒我不能忘記當時的悲慘遭遇。」

黃寶財成年後來到新加坡工作,並在1960年加入新加坡志願軍團(Singapore Volunteer Corps,簡稱SVC)。雖然說戰爭已經結束,但經歷了1964年種族暴動和1965年的馬印對抗(Konfrontasi),讓他更深刻領悟到生存不僅需要技術,更需要自律。

黃寶財生長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60年加入新加坡志願軍團,之後更見證新加坡武裝部隊發展。(鄺啟聰攝)

作為新加坡獨立後的第一代軍官,黃寶財見證和參與了國家防衛力量的建立,也讓他對全面防衛有更深層的感悟。

他說:「我們的社會擁有多元種族和宗教,多樣性是我們的優勢,我們缺乏自然資源但不缺謀略,因此新加坡人必須作為一個整體思考,堅持我們的立場和保護我們的家庭。我認為全面防衛的原則已在國人心中確立,這是每個人的使命,不能仰賴他人。」

深知自律對於國家防衛的重要性,他奉勸年輕人要居安思危,戰亂很有可能在自己無法控制下發生,因此應認真對待國民服役。

著書記錄本地人抗戰努力 玩遊戲搬演歷史

花了兩年半的時間研究及參考無數個歷史檔案,目的就是要把土生土長新加坡人在二戰時期的故事寫出來,讓現在的年輕人能更好地了解當時的情形。

沈怡韻(54歲,作家)從小就聽母親和外公講述二戰時的經歷和見聞,一直都感嘆新加坡人對本地歷史的興趣與認識不深,尤其對於日據時期的認識,大部分都來自學校的課本。因此,她在兩年多前決定寫一本書,記述當時一些本地人在我國日據時期如何以自己的方式抗戰。

1/2
下一頁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2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1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幫94年閨女在新加坡找對象?這屆網友的評論把我笑不活了
2025年04月26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前晚!新加坡全島突然變成紅色!實拍上百張圖片
2025年04月26日   •   1萬次閱讀
美國對東南亞四國加征高達3521%的「天價關稅」!背後隱藏的三重戰略意圖
2025年04月26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8892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8892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提名站候選人致謝詞 出現各種意想不到小插曲
2025年04月26日   •   7524次閱讀
新加坡商場突發玻璃墜落事故:6 人受傷,現場目擊者回憶 「可怕一刻」
2025年04月26日   •   6156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