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的先進科技康複診所設有多種機器人技術復健器材,如圖中名為Lokomat的設備,可助有嚴重下肢障礙的病患重新學習走路。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左一)4月18號參觀了新診所,了解各個先進科技輔助的復健器材。(嚴宣融攝)
文 / 王嬿婷
新加坡先進科技康複診所設有更大的復健空間,也是新加坡首個結合高科技復健器材、協助復健的虛擬實境儀器,以及傳統治療的門診設施。此外,診所正嘗試研發更便攜且容易使用的器材,讓病患即便回到社區甚至家裡,都能繼續復健,無須往返醫療中心。
做復健猶如打電玩,新加坡陳篤生醫院的先進科技康複診所擴大服務範圍及設備,結合機器人技術和虛擬實境協助病患做復健。這包括讓病患模擬釣魚、烹飪、尋找物品等遊戲來強化核心肌肉,或通過模擬搭巴士及滑雪等環境訓練平衡能力。
2022年是新加坡先進科技康複診所(Clinic for Advanced Rehabilitation Therapeutics,簡稱CART)啟用第10周年。診所原本坐落在陳篤生醫院的醫療中心,如今搬遷至院內緊急部門對面的第二附樓,也擴大了服務範圍和增設更多先進復健機器人。
新的CART總面積近2萬平方英尺,比之前的舊診所大四倍。新診所設有更大的復健空間,也是本地首個結合高科技復健器材、協助復健的虛擬實境儀器,以及傳統治療的門診設施。
新診所接收的病患除了之前的中風、腦部和脊髓傷者,也擴大至截肢者、神經退化疾病和神經腫瘤病患,以及依賴呼吸器患者。
陳篤生醫院綜合與社區醫療護理部,康復醫學科主任兼高級顧問醫生羅榮裕受訪時說:「隨著人口老齡化,加上越來越多人患上多種慢性病或殘疾,須要復健的人將增加。」
過去10年,診所協助的復健病患超過7萬5000人次,擴大後的診所預計從2023年至2030年,每年前來復健的病患可達3萬人次。
另外,CART也著重於擴大和社區夥伴的合作,讓病患在診所接受復健後,回返社區時也能繼續有同樣水平的康復過程。
羅榮裕說:「目前,很多先進的高科技復健器材只能在醫療機構里使用。因此我們正嘗試研發更便攜且容易使用的器材,讓病患即便回到社區甚至家裡,都能繼續復健,無須往返醫療中心。」
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受邀為新診所主持開幕,並見證CART分別與科技公司傅立葉智能(Fourier Intelligence)簽署為期三年的總研究合作協定,以及與中風病患扶助站(S3)簽署諒解備忘錄。
診所與傅立葉智能的協定旨在推進新護理模式,雙方將繼續通過研究和創新,讓機器人技術療法在社區內更易獲得且持續。
診所與社區機構S3的合作則符合「全國康復服務一體化框架」,讓中風患者在CART接受治療並穩定情況後,能轉至社區繼續積極進行康復治療。陳篤生醫院和S3也將探討遠程合作和遠程看診服務。
去年經歷三次中風的楊有榮(55歲,行政員)首次中風後,完全失去右手右腳的活動能力。他還記得自己中風當天下午還在選購車子,但中風後卻無法開車或做家務。「很多事情得麻煩家人處理,自己當時確實感到有點沒用。」
他隨後通過物理治療和職能治療慢慢接受自己的情況,並在兩周前參與了為期30天的可攜式手臂復健器(H-Man)試點項目,每天花約半小時通過H-Man以玩電子遊戲的方式增加右臂能力,目前已恢復約一半程度的手臂活動。
H-Man是CART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新加坡公司ArtiCares攜手開發的可攜式醫療智能機器人,助患者在家中進行上肢復健。
楊有榮說:「H-Man讓我省下往返醫院做復健的時間。因為遊戲可選擇不同的難度闖關,我想努力打破自己的記錄,所以也有動力做復健。我期待未來能開車。」
文章來源於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