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對於很多人來說,居家遠程辦公是一項「不得不」的選項。要保持企業和機構的運作不能停,也要應對政府的疫情防控要求,確保員工的健康。
不過,也有學者對長期居家辦公的「副作用」提出了看法。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此前的一項研究顯示,長期居家辦公真的會影響個人職業發展。
4月26日,新加坡宣布進一步解封措施——政府允許100%員工回歸辦公場所,並且無需保持安全距離距離,絕大多數場所的防疫管理措施也取消,大型活動相繼恢復。
越來越多的企業和職場人士都要面對一個現實問題——是需要全員立即返回辦公室工作,還是會繼續採用當下的靈活辦公方式,允許員工適當在家辦公。

對於企業管理者來說,自然希望能一切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態與水平。然而,相關調查卻發現,約半數的職場員工傾向於當下的辦公狀態,並且認為靈活辦公安排應該成為職場新常態。
在恢復舊常態與保持新常態之間搖擺,這成了不少企業在管理上面臨的「新難題」。
很顯然,兩年多的疫情防控限制,讓更多人適應了更靈活的辦公方式,不局限於辦公室場景和過去傳統的辦公時間,對於地點和時間有了更多的自由度。
靈活辦公成為職場新常態
那麼,靈活辦公安排是否要延續,這到底會給企業和員工帶來怎樣的影響?對此,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的學者也予以了關注。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管理與組織系副教授宋照禮近期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認為:「靈活性不僅是一種方法或趨勢,而是管理理念。其中就包括時間彈性、工作空間彈性、工作任務彈性、工作團隊彈性、職業彈性、福利彈性等,企業應系統地採用彈性。」


掃碼查看
英文簡歷
宋照禮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
組織與管理系副教授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
人力資源與勞資關係學博士
研究領域:求職和再就業、行為遺傳學、情感瞬間評估、員工行為與發展、中國式管理等
受到疫情影響以及寫字樓租金成本考慮,新加坡也有一些中小企業也對辦公場所進行調整,採用共享辦公空間或者靈活座位。
對此,宋照禮也提醒,開放的辦公室可能使雇員缺乏空間展示個人特色,減少對辦公室的歸屬感。因此,公司可以考慮適當地允許員工在公司網站中加入一些個性,或有一個照片展示牆來展示雇員的個人信息,更好地促進相互理解。公司也必須考慮到開放式的空間可能使會議噪音干擾正常辦公,因此應設置一定的隔音設施。
人性化管理兼顧社會需求
此外,越來越多的專家也呼籲新加坡本地的企業要採用人性化管理,考慮職場父母需要兼顧家庭與工作,延續靈活辦公的安排顯然會是讓人滿意的選項。
一項調查發現,多數受訪職業女性也希望當前的靈活辦公也能持續下去。顯然,對於一直以來很多職場女性所無法破解的難題,靈活辦公成為了讓更多職場媽媽兼顧事業與家庭的最佳選項。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講師Rashimah Rajah博士在接受亞洲新聞台採訪時指出,靈活辦公安排其實不僅僅是企業管理規定問題,「許多職場父母都在尋求上司的理解,以實現靈活的工作安排,這其實也是上司和同事應有的信任和同理心。」


掃碼查看
英文簡歷
Rashimah Rajah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
管理與組織系講師
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
教研領域:工作關聯性、積極心理、情感領導力、職場道德等
此外,也有不少家庭有照顧年長者的需要,靈活辦公也給這類家庭提供了一些彈性空間。
如今返工在即,企業和經濟需要儘快復甦,但管理者也需要考慮順應新趨勢和社會心態。把持續推行靈活辦公作為企業其中一項人性化管理方式。
在保持高效工作的前提下,要既能給予員工隨時返回辦公室增進與同事交流和討論的空間,也要允許員工根據工作性質,有一定的靈活性安排,考慮個人需要,適當安排辦公的地點。
靈活辦公過去也許僅僅是一些自由職業者所習慣的工作模式,但這種有彈性的工作方式已經在疫情期間滲透到不少新加坡的企業當中。這樣一種提前到來的未來工作方式,顯然受到更多企業雇員的青睞。
那麼,對於管理者來說,到底要做出怎樣的決策呢?
文:王彤
*本文觀點不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機構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