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科研團隊發明智能隱形眼鏡電池

南洋理工大學的科研團隊發明了一種用鹽溶液充電的智能隱形眼鏡電池,可以取代普遍含有金屬的傳統電池,提高對眼睛的保護性,甚至還能用眼淚供電。
領導科研團隊的南大電機與電子工程學院副教授李碩祐星期四(8月24日)在媒體介紹會上說,這種電池像人類角膜一樣薄和柔軟,只有0.05毫米,浸入鹽溶液(saltine solution)時就可以儲存電力,能避免眼睛被傳統電池的金屬物質傷害。
智能隱形眼鏡是一種高科技隱形眼鏡,目前的用途包括幫助矯正視力,監測佩戴者的健康狀況如糖尿病和青光眼等慢性疾病。未來,智能隱形眼鏡還可能用於記錄佩戴者看到和聽到的一切,並傳輸到雲端的資料庫中。
這也代表智能隱形眼鏡需要安全和合適的電池持續供電。然而,現有的充電電池電線含有金屬,不適合在人眼中使用,除了不舒服以外,還存在爆炸以及電池化學物質泄漏等風險。
有別於鋰離子電池或無線充電系統,南大團隊新研發的電池由生物相容性(Biocompatible)材料製成,不含電線或有毒金屬,能確保人體的安全。
李碩祐說,新研發的電池上有一層葡萄糖塗層,可以與鹽溶液中的鈉(sodium)離子和氯(chloride)離子發生反應並產生電能,再通過還原(reduction)反應過程放電,電池的水則充當傳輸電力的「電路」。
「這種充電方式依靠葡萄糖和水來發電,因此非常適合使用在人體上,而且沒有傳統電池的易燃物質,對環境的危害也更小。」
李碩祐指出,由於這款電池會使用在眼睛上,所以必須經過更頻繁和嚴格的安全試驗,預計要五至六年才能真正實現商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