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拄著拐杖依然要開徳士的老年人司機,曾經在新加坡網絡上引發一陣熱議。

圖片來自網絡
髒活累活,有一些全被這些老年人包了......

圖源:Flikr
很多人初次看到這種情況都會覺得很奇怪,在本應頤養天年的年紀,為什麼新加坡這些老年人還要出來辛苦工作呢?
實際上,這和新加坡的養老制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新加坡雖然是個富裕的國度,但卻不是一個福利社會。在新加坡,唯一的養老制度就是公積金制度(CPF)。

在公積金制度下,所有新加坡人每個月薪水的一部分將被強制存入個人的公積金戶頭裡。
等到了一定年紀後,政府會根據裡面餘額的多少,每月給他們發放一定數目的養老金。

不過,很多時候,這部分養老金卻並不夠覆蓋老年人退休後的生活開銷。
2019年,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研究學院的Ng Kok Hoe,領導了團隊對本地養老開支做出了一項研究調查。
結果發現,在當時的新加坡,一名65歲的老人,每個月都至少需要1379新幣才能生活下去!

來源:國大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官網 而且,這大概已經是新加坡養老成本最低的年齡段了。
根據報告,55至64歲的人,每月養老成本會增加到1721新幣。而至於那些65歲及以上的人來說,他們每月則需要驚人的2351新幣!

圖源:海峽時報
可是,根據2022年的數據,CPF每月退休金髮放的標準如下:

也就是說,如果要達到2019年國大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宣稱的1300+新幣,那們在這些老年人達到65歲時,他們的戶頭裡需要有接近288,900新幣的存款!
平均按照新加坡每月繳交的公積金比例(20%雇員+17%僱主貢獻,實際上會隨著年紀調整),那麼,這個人在漫長的工齡期間,需要賺到接近780,810新幣!
在完全不計算利息的情況下,如果這個人工作了40年,那他每個月都必須要賺到1626新幣的薪水,才能滿足這個要求......

圖源:CNA
再加上,在公積金制度剛剛引入新加坡那會,操作不規範的現象也時有發生。(比如工作了公司不給CPF)
還有一些老人,在之前允許自由取出CPF自行分配的時候,因為理財不善而提前將所有積蓄都花光了!
最終,到了晚年這些老人就面臨養老金急速短缺的窘境......

很多老人出來工作,養老金不夠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新加坡政府對此的支持態度。
一個事實是,新加坡政府多次調高退休年齡,剛剛過去的7月,新加坡的法定退休年齡改為了63歲。
而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和現任總理李顯龍,也表達過希望老年人工作的願望。

李光耀曾回憶道「一個國家不論多麼富有,也不可能挑起保健、失業和養老福利的重擔而不必大量抽稅…….60年代和70年代,歐洲福利國家的失敗還不是不言自明的,它的害處需要兩代人的時間才會顯現,包括個人表現差、增長率停滯不前和預算赤字提高」。
「社會上總有一些不負責任或能力不足的人……我們應儘量設法讓他們能夠獨立生活,更重要的是拯救這些人的子女,使他們不再重複上一代的生活方式。我們做出適當安排,以確保那些十分需要援助的人獲得福利照顧」。

李顯龍就更加直白了,在公開場合中他曾多次重申:
新加坡不是福利國家。新加坡不養懶人。如果你願意工作,而且肯努力,我們會提供援助。但如果你什麼都不做,那我們不會幫你。

當然,新加坡也不是盲目地只要求老人繼續工作,而不為他們提供任何幫助,根據新加坡人力部去年公布的數據,不少老人在工作上,獲得了比以往更多的機會:
只是,受限於他們在身體上的弱勢,整個新加坡社會似乎並不能完全給予老年人相對公平的機會。
在老齡化日益嚴峻的新加坡,這些老人的生活,依舊還是需要政府多操操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