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滿足人口的營養需求,是許多國家關注的議題。
有新加坡本地企業則研發用昆蟲製作的食品,希望提供公眾補充高蛋白質的另一種選擇,產品目前還在等待當局批准。
食品局也介入調查在網上非法售賣昆蟲食品的賣家。

(圖片來源網絡)
陳凱恩在理工學院的畢業作品是兩款用蟋蟀粉製作的蛋白棒。蟋蟀的蛋白質含量比牛肉還高,而且營養豐富,是他選用蟋蟀粉的原因。
在等待當局批准發售的這段時間,他繼續鑽研蚱蜢等昆蟲,也製作更多口味的蟋蟀蛋白棒。

(圖片來源網絡)
他說:「比其他的動物,比如牛或者豬,蟋蟀用很少資源,很少很像水、吃的或者地,蟋蟀都用很少,所以它們其實是很可持續。」
另一家業者原本在馬來西亞設農場進行研發,但因東南亞這類農場不少而改變策略,轉而著重產品和品牌創建。目前業者準備在本地售賣蟋蟀粉和餅乾等。
食用昆蟲初創企業聯合創辦人尤瓦內什說:「許多本地人無法想像自己吃昆蟲,部分原因是這些昆蟲的外觀,而許多人克服這個問題的其中辦法,包括我們用的方式,就是以更體面的形式端出這些昆蟲。」

(圖片來源網絡)
受訪食品安全專家指出,大部分這類食品用的是工廠養殖的昆蟲,因此衛生情況更可控。
淡馬錫理工學院應用科學院講師吳曼超說:「昆蟲它可能會存在潛在的致敏原,所以就是如果有些人本身已經對像是這種甲殼類的這些東西會有過敏的話,最好還是持一下觀望的狀態,因為現在實際上真正對於昆蟲安全性的研究還在進行當中。」
雖然供人類食用的昆蟲產品還沒在本地獲批准銷售或進口,但網絡平台已出現這類食品的賣家。食品局受詢時表示,正在同零售商合作,停售這些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