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兩年抗疫耗資723億新元
部分開支不在審計範圍
國會要求政府全面檢討
在2020、2021兩個財政年度,新加坡政府在新冠抗疫花費了723億新元(約3700億人民幣),部分開支不在入審計範圍,國會公共帳目委員會要求政府全面檢討。
在723億新元花費當中,134億新元用在公共衛生與健康領域,506億新元用在扶持企業與職工,83億新元用在幫助家庭與社會。

新加坡政府原本撥款1000億新元用於抗疫,但實際只用723億。
財政部向國會解釋了兩個原因。第一,政府當時本來預料融貸利息高,因此預算了較高的融貸成本,但是後來這部分費用沒有產生;第二,政府在預算中考慮了公共衛生方面可能出現疫情惡化而產生的巨額費用,但是由於防疫安全措施到位、民眾支持防疫工作,因此,沒有出現疫情惡化,這部分的相應費用也沒有產生。
國會公共帳目委員會指出,723億新元的花費當中,有一些並不在審計範圍內,因此,要求政府全面檢討,以確保所有支出屬實,並且無誤。
另,國會公共帳面委員會也要求政府檢討緊急採購程序,並且確保將來出現緊急情況,政府有相應的採購管控程序。
錯誤多發了3.7億新元僱傭補貼
去年,審計署對人力部、保健促進局和土地管理局的冠病疫情相關採購和開支進行評估,發現部分採購和合同存在失誤,造成超額支出。政府調查顯示,出現問題的關鍵主要在於沒有完整文檔記錄或證明。

另一個例子是貿易工業部,在疫情期間向企業錯誤多發了3億7000萬新元的僱傭補貼,用來補貼員工工資,保就業。發現錯誤之後,貿易部截至去年七月已追回99.8%款項。

國會公共帳面委員會一共有八名委員,其中七人屬於執政的人民行動黨,一人來自反對黨工人黨。
新加坡眼評論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固然給人們健康與生命形成威脅,但是,它對社會、家庭、經濟、民生、就業、心理健康等更為廣大範圍的負面影響,絲毫並不比它對健康和生命的威脅來得低。
從新加坡政府抗疫花費的各項比重就可以看得很清楚,花費在公共衛生與健康領域上的比例僅有19%,而花在幫助經濟與就業的,則高達70%,花費在幫助家庭和社會的也有11%,後兩者合計高達81%。
在2020年、2021年,新加坡尚未全面開放,大部分時間處於管控和部分管控的狀態,包括禁止或限制堂食、禁止或限制大型活動,社會經濟受到很大的壓抑,大部分企業艱苦經營,有些直接就在2020年倒閉了,連2021年都看不到,更別說2023年。
可以想像,如果沒有這81%的財政扶持,有多少企業和個體戶可以挨過2020、2021年?更別說2023年。
這一個個慘澹經營的企業,背後都是一個個的工人;這一個個的工人,背後都是一個個的家庭。
經濟即是民生,民生即是生命,也是尊嚴。
人不僅要活著,也要有尊嚴的活著。
有個能養家餬口的工作,能夠自食其力,就是有尊嚴的活著的最低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