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冠狀病毒疫情暴發以來,新加坡經歷阻斷措施,去年底進入解封第三階段,但隨著變種病毒來襲,病例起起伏伏,促使新加坡在高警戒解封第二和第三階段之間徘徊。
隨著大部分人口完成疫苗接種,新加坡從8月19日開始預備邁向成為具冠病韌性的國家,本土病例卻隨著措施放寬而以超乎預料的速度激增,屢創新高,迫使當局踩下剎車,加大努力穩定住疫情。
究竟新加坡要到什麼時候才能真正與冠病共存?
關鍵又有哪些?
Vol.1. 新加坡尚未達到地方性流行病階段

國立大學醫院傳染病科高級顧問醫生戴爾弗斯爾(Dale Fisher)教授表示,新加坡預計要再過好幾個月才能到達與冠病共存的地方性流行病(endemic)階段。到時,國人將能恢復集體社交活動,出國回國時也無需再被隔離。最終也可以開始在室外和室內都無需戴口罩。
不過,他強調,新加坡還沒到達那個階段,而要到達這個階段之前,必須先確保重症病例不再增加,以及醫院不會再面臨病患激增的情況。
「目前,新加坡邁向與冠病共存的道路緩慢,是因為我們要確保醫療體系可以應付得來,我們必須非常有耐心。」
他指出,目前最簡單的做法是聽取政府跨部門抗疫工作小組的指示。由於新加坡目前正在緩解醫院因近期社區病例激增而承受的壓力,政府的指示或許每周都會改變,但抗疫工作小組已有一套策略,指引新加坡安全地走出冠病疫情。
Vol.2. 必須為12歲以下的孩童接種疫苗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張毅穎教授認為,我國必須為12歲以下的孩童接種疫苗,讓絕大部分人口得到足夠保護,才能到達與冠病共存的階段。
「直到我們能為這些孩童接種,雖然部分防疫措施將逐漸鬆開,但還是必須在一些限制下過日子。」 輝瑞(Pfizer)與BioNTech本周一(20日)就表示,兩家公司聯合研發的冠病疫苗對5到11歲的孩童有效,並將尋求美國監管當局授權使用。
弗斯爾教授指出,新加坡推行疫苗接種之前,只能依靠收緊防疫措施來控制疫情。隨著大部分民眾完成疫苗接種,下一個階段就是解封。
Vol.3. 確保醫療體系可負荷

隨著新加坡開始解封,病例激增是在預料之內的。讓有輕微症狀的確診病例進行居家康復的策略,就好像患上感冒後康復一樣,是可行的。張毅穎教授就認同這一點,他表示,如果新加坡要達到長期與冠病共存的境界,就必定要經過病例持續一段時間增加的過程。
「這樣新加坡人口才可以達到足夠的冠病免疫保護,就好像人類在過去習慣了不少流行病一樣。每一波傳染病都會訓練人體免疫系統學會提防未來一波的傳染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