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濱海灣花園內的擎天樹觀景台,莫名和花園內的另一景點「雲霧林」的名字更貼切了。

上下班的白領們都捂住了口鼻,只能任由嗆人的煙味瀰漫在鋼筋混凝土森林,默默忍受了。

圖源:見水印
當然,有時候在新加坡上空出現的煙霾,也不每次都和印尼有關。
有時候,馬來西亞新山因為遍布林地,天氣乾燥就會有植被起火的現象,繼而出現火點產生煙霾。
但比起印尼來說,馬來西亞卻沒有大規模的燒芭換耕的行為。

比如2021年3月的這次輕微煙霾,來源:海峽時報
印尼燒芭屢禁不止也無法禁止
政府官員曾多次懟新加坡?
說起來,作為污染的製造者,印尼是受陰霾影響最深的受害者。BBC曾發表過報道稱,在印尼許多地區,人們甚至在室內都無法喘息。

圖源:路透社
然而,印尼林火頻發,繼而造成煙霾的主原因——燒芭,卻依舊在印尼屢禁不止,政府對此也是睜一隻閉一隻眼。
其核心原因,還是因為燒芭,能為印尼及其民眾帶來足夠多的經濟利益。

圖源:星洲日報
所謂燒芭,就是用在熱帶雨林等森林山地上放上一把火。這樣,就能迅速清理出一片空地以用作農耕,而燃燒的灰燼還可作為「天然」肥料,簡直可以算的上是一個「無本買賣」。
印尼民眾通過這個方法,將大大小小的土地變成了一片片肥沃的泥炭地,繼而在上面種植油棕樹。
油棕樹主要出產棕櫚油,2020/21年度,印尼棕櫚油產量達到了43500千噸,甚至占全球總產量的59.70%!

圖源:前瞻經濟學人
這讓印尼賺的是瓢滿缽滿。棕櫚油產業已成為印尼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4.5%,並且使數百萬印尼人擺脫貧困。
每隔幾年,先前燒芭所得的土地肥力衰減,山民們就會另闢新地,周而復始地將這個過程循環下去,甚至在近30年間還有越燒越旺的趨勢......

圖源:Greenspace
除了製造污染之外,印尼得到的代價,包括失去了近40%的原始熱帶雨林、嚴重的生物滅絕,以及直接或間接導致100萬人過早死亡。(死亡人數為世界銀行早前預估數據)
但相較於這些損失,對於貧窮的印尼政府和或許大部分印尼人民來說,充滿經濟效益的燒芭或許還是比什麼都更重要。

2019年9月的「血色印尼」,圖片來自網絡
或許,讓很多新加坡人不滿印尼的根源,其實並不單單只是煙霾,而是印尼不僅拒絕了鄰國(包括新加坡在內)提供的救火援助,還對「抱怨煙霾」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領導人提出「告誡」。
2015年,時任印尼副總統的尤素夫·卡拉公開表示,周邊國家應該感激印尼在其餘11個月帶來的清潔空氣。
「忍一個月煙霾沒什麼大不了」,他的言論似乎在暗示新加坡人過於「嬌氣」。

圖源:國際日報
而在2013年煙霾危機期間,印尼當時的一位高級內閣部長拉克索諾更是稱,抱怨煙霾影響旅遊業的新加坡領導人像是「發脾氣的小孩子」。
至於新加坡釋放出的、願協助印尼對抗林火的提議,拉克索諾更是一口回絕稱,「如果只是五十萬(美元)的話,我們還是用自己的預算吧。」
消息一出,新加坡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直言他「毫無責任感」。在新加坡媒體《聯合早報》上,也有人發文譴責這一言論。

或許,印尼地方政府沒有解決煙霾問題所需的人力、設備和預算是事實。
而印尼中央政府缺乏良好的政策、沒有強有力的執法和治理意願,或許才是這個曠日持久的問題一直懸而未決的本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