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在新加坡將逐步開始推廣
交通系統
新捷運下來將擴大科技使用,提升乘車體驗之際,也更有效地使用資源。
其中,新捷運和交通方案供應商Siemens Mobility將探討使用人工智慧方案,根據地鐵列車和地鐵站的擁擠情況以及乘客的平均候車時間,自動調整列車班次。
雙方11月2日在新加坡國際交通大會暨展會(SITCE)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
新捷運在文告中說,這項合作將協助他們更有效地調動濱海市區地鐵線的列車。Siemens Mobility的軟體也能模擬一些場景,如地鐵站乘客量因附近的運動賽事或演唱會而增加等,以便預設列車班次。
新捷運也和另三家公司簽署諒解備忘錄。這包括和華為國際合作,讓工程師戴上智能眼鏡後,同專家遠程連線,準確地找出問題所在,以及協助落實解決方案。
維視科技(VIZZIO Technologies)則會利用擴增實境和三維地圖科技,為新捷運建造虛擬地鐵站。乘客只要使用手機點入虛擬地鐵站,就能根據指示找到方向,這個項目預計明年第一季率先在凱秀地鐵站試行。

維視科技也將使用先進的物聯網感應器和攝像機,讓職員通過實時的三維畫面,進行虛擬巡邏。職員就可快速發現問題,例如無人看管的包裹、沒有戴口罩的乘客或沒有上鎖的門等,並採取行動解決問題。這個方案將和實體巡邏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
新捷運與中國中車南京浦鎮車輛的合作則將利用數據分析,根據實際需求,進行具針對性的列車維修和部件更換。負責團隊會在東北線的列車安裝實時監測系統,收集關鍵部件的數據,了解是否有異樣。若有,能立即解決問題,避免系統嚴重失靈,也有助提高效率和善用資源。
新捷運也和信號系統供應商阿爾斯通簽署10年協定,為東北線的信號系統提供長期支援服務,包括修理失靈部件或更換陳舊部件。
另外,SMRT地鐵與泰雷茲(Thales)合作,在碧山車廠設立設施,維修南北線和東西線信號系統重要的電子卡。

目前,重要的電子卡都在泰雷茲位於加拿大和法國等地的專屬設施製造和維修。新設施有助縮短維修周轉時間,既改善成本效益,也培養本地員工這方面的知識與技術。
SMRT地鐵也和阿爾斯通簽署諒解備忘錄,探討使用不同科技,如3D列印出的後備零件、自主機器人和可視計算等,進行自動化的預測性維修和制動能量回收。
新科工程也在SITCE上展示了他們的新創新方案,例如AGIL智能地鐵站管理系統可通過設立與中央控制和管理系統相結合的三維虛擬地鐵站,協助職員實時監測站內子系統的運作狀態。
智能交通燈控制系統 年底擴大試驗範圍
在企業路和文禮大道一帶試用的新型智能交通燈控制系統,預計今年底擴大試驗範圍。首階段的試驗發現,智能交通燈控制系統有助道路使用者,包括行人和駕駛者節省多達20%的等候時間。
試驗採納的是點線面的概念——先從一個路口開始,再擴展到一條路的多個路口。
陸路交通管理局在2018年宣布與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屬下的資訊通信研究院(I2R)合作,開發「CRUISE」。透過計劃,當局會在企業路和文禮大道靠近交界處和人行過道的九個地點安裝傳感器,捕捉車輛與行人的蹤跡。
有了這些接近實時獲得的資料與數據,當局便可利用人工智慧技術等,幫助我國開發智能交通燈推算程式,優化交通燈和行人過道的變換時間,讓交通更順暢。
陸交局已在2020年完成「CRUISE」的實驗室模擬和控制測試,去年5月開始在企業路和文禮大道展開試驗收集數據。
這是因為目前的交通燈控制系統主要使用的是上世紀80年代的科技,要和無人駕駛的系統對接有一定挑戰。要是能落實智能交通燈控制系統,將推進無人駕駛車輛的發展。
司法體系
美國數州和馬國沙巴和砂拉越法庭採用人工智慧(AI)工具輔助判刑,引發許多爭議,包括AI的基本運算法不透明、被告沒機會測試用在他們身上的數據和假設,可能因此形成偏見。
那麼新加坡會運用人工智慧判刑嗎?
新加坡的法官不太可能會在可預見的未來使用人工智慧判案,但是在較簡單的民事案中,人工智慧或許能改善司法程序。
大法官梅達順說,在刑事司法領域使用人工智慧(AI)是讓人苦惱的課題,許多讓人關注的爭議性問題有待解決,但人工智慧還是值得司法界密切關注。
2020年,沙巴州和砂拉越的法庭在審理包括擁毒和強姦的案件時,試行以AI運算的判刑建議協助判案。
AI系統根據所輸入的毒品重量和被告歲數,進行運算後推薦被告該得的刑罰。
當地法官採用AI的刑罰建議占案件量的三分之一,其他案件法官則根據求情因素減刑,或增刑以起阻嚇作用。

美國肯塔基州、賓夕法尼亞州和威斯康星州的法庭則用可評估重犯風險的AI工具。
2016年,被評估重犯風險高的被告盧米斯,指美國法庭廣泛採納的AI風險評估工具COMPAS,違反了他接受正當審判的權利。
COMPAS是按人口統計,如被告的年齡、性別還有罪行相關的數據,運算出重犯率。
威斯康星州最高法院駁回盧米斯的申請,強調AI風險評估只是法庭其中的考量,不能用來決定被告坐牢或刑罰多重。

大法官指出,這起案件援引的研究顯示,COMPAS在評估黑人的重犯風險是否高時,出錯的機率跟白人相比其實是更高的。
新加坡在今年初組成、剛投入工作的判刑諮詢團(Sentencing Advisory Panel)。
由12人組成的跨機構判刑諮詢團,將為罪案制定和發布判刑指導原則供法庭參考,主席為上訴庭法官莊泓翔,成員包括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兼律政部第二部長唐振輝、司法人員及總檢察署、內政部、律政部、警察部隊和新加坡律師公會的代表。
由新加坡法律學會和國家法院聯辦的判刑研討會涵蓋課題包括判刑框架和原則、刑事司法使用人工智慧,判刑發展等。
為年長者服務
本地年長者日後可使用人工智慧應用,自行檢測是否患上失智症或輕度認知障礙。全科醫生可根據檢測結果,為年長者量身定製個人護理計劃,或在必要時進行干預治療。
這是亞洲和新加坡首次採用這類人工智慧技術,為年長者檢測失智症。
這款名為「CognICA」的綜合認知能力評估應用,由英國醫療技術公司Cognetivity開發,可準確測量一個人的精神認知功能。
社會服務機構獅子樂齡之友協會(Lions Befrienders)日前與醫藥製造商諮詢委員會旗下的五家製藥公司簽署諒解備忘錄,把這項檢測技術從英國引進新加坡。它們是雅培(Abbott)、艾伯維(AbbVie)、默沙東(MSD)、羅氏(Roche)以及葛蘭素史克(GSK)。
這五家製藥公司會派出至少50名義工,一對一指導年長者如何自行檢測。今年10月,獅子樂齡之友協會將安排250名患有認知障礙的體弱年長者,參與三個月的試點檢測,之後擴大至一年內為1000名年長者進行檢測。
年長者開啟應用後,只須在五分鐘的遊戲中辨認快速閃過的動物圖像,應用就可根據年長者辨認的速度和準確度,有效評估他們的認知功能。

在明年推出的「健康SG」全國策略下,每名年長者將固定看同一名全科醫生。這款應用可提供全面且詳細的檢測結果,輔助醫生了解年長者的認知功能和精神健康,從而制定護理計劃來預防認知能力衰退。
目前,本地每10名超過60歲的年長者中,就有一人患失智症或輕度認知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