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棒在即 回顧李總理任期內印記

李顯龍總理。(圖:陳良同)
李顯龍總理將在星期三(15日)交棒,政治分析員表示,李總理任期20年期間,在新加坡的政治和社會格局中留下了印記,治理我國的方式也轉為更溫和、更具協作性。
據新傳媒英文新聞網CNA報道,從多方面看來,新加坡在過去20年,比之前更繁榮、發達和平等。
強調社會發展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IPS)高級研究員許林珠博士表示,李總理領導的政府,在處理社會階層化、階級和種族等問題方面,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她說:「遏制新加坡嚴重社會分層的最重要發展,是確保新加坡實行『持續任人唯賢』的措施。」
教育改革軟化了新加坡以學術為重的系統,並為新加坡學生提供了更多樣化的成功途徑。
宏茂橋德義區兼基層組織第二顧問華素博士說,李總理試圖通過關注宏茂橋工藝教育中區學院,來改變人們對工藝教育學院(ITE)的看法。
自2013年起,李總理每年都會在那裡舉行國慶群眾大會。
許博士也舉例說,在李總理的領導下,我國通過漸進式薪金模式和就業獎勵計劃,為較低工資員工提供了更多支持。
在打造包容性社會發麵,我國也推行了多項舉措,包括允許了公共醫療回教徒女護士戴頭巾,以及廢除第377A節條文。
對政治的影響
政治分析人士也說,李總理極大程度上塑造了新加坡的政治和治理格局。
許博士說,我國在他的領導下,推行了保留制總統選舉,以保證少數種族的代表性。另外,非選區議員的數量有所增加。
在李總理任職期間,政府還改進並加強了公眾參與政策制定的流程,比如推行行動聯盟和產業轉型藍圖。
BowerGroupAsia董事總經理Nydia Ngiow補充說,李先生在其任期內,將領導風格調整為更具協商性。
她說,這種協商方式,預計將在黃循財的領導下持續下去。黃循財已推出了新加坡攜手前進運動,作為這一趨勢的延續。
基礎設施繁榮
李總理在任期間還見證了基礎設施的蓬勃發展。過去 20 年來,新加坡組屋數量從 87萬8000 套,攀升至 110 萬套;地鐵和輕軌網絡長度也增加了一倍,從 128 公里增至 259 公里。
華素博士表示,當宏茂橋的一些組屋被確定納入選擇性整體重建計劃(SERS)時,李總理親自與居民交談,以了解他們的擔憂。
在基層留下印記
受訪的基層領袖和前議員表示,除了在國家層面的角色之外,李總理與基層保持聯繫,是一位鼓舞人心的導師、注重細節的注重細節的隊友和富有同情心的領導者。
李先生自1984年首次參政以來,一直擔任德義區議員,先是單一選區的議員,然後擔任宏茂橋集選區的主力部長。
德義區公民諮詢委員會主席沈結樂(Gerald Singham)說,李總理經常就選區事務尋求基層領袖的建議。
沈結樂自2001年以來,一直與李總理合作。他說:「每當我們開會時,他常常不會先提出自己的觀點。他沒有說『好吧,這就是我想要的,現在你們覺得怎麼樣?』 他喜歡聽取我們的意見,然後提出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