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約百分之七十是華人,走到哪裡都會遇見熟悉又陌生的面孔,這是一個令中國人感到安全的國家,華語在新加坡無障礙。
從中國移民到新加坡最多的省份是廣東省、福建省和海南省,許多的士司機和餐廳服務生都是華人。而這兩種職業是最接地氣的,也是了解一個地方最便捷的場所和途徑。
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這些華人的士司機。他們彬彬有禮,說話慢條斯理,沒有國內的士司機的浮躁和粗魯。有一位潮州籍的司機,祖輩來新加坡已經第四代了,還可以說一口流利的潮州話,普通話還保留著潮汕地區的濃重口音。有一位福建籍的司機,也是移民第四代了,當我問他祖籍還有什麼親戚沒有,他說他爺爺來不及把老家的親戚情況交代清楚,就走了,要找應該是可以找得到的,但是年紀大了,也不想找了。當我問他們是哪裡人時,他們都自豪的回答,我是新加坡人,而不是我是中國人,其實我是想問他們的祖籍在哪裡。他們應該是清朝末年移民過來的華人後代,已經是新加坡的一份子,完全融入了新加坡的社會,在我們腦海里的那一絲淡淡的鄉愁,對他們來說是沒有概念的。或許,在祖國的他們祖輩的故鄉,他的親人們也正在尋找這些背井離鄉的親人。像我曾祖父那輩一樣,包括我曾祖父在內的宗族裡的十幾個先輩也是漂洋過海到南洋,至今杳無音訊,也許他們已葬身魚腹,也許他們安全抵達了南洋的某個地方紮根落戶了,也許他們的子孫後代也在南洋的某個角落裡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吧。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親情還有未曾謀面的親戚,都慢慢的消失了,所有的東西都已化為塵埃,歷史的車輪輕輕的碾過他們,不留下一絲痕跡。
在新加坡當的士司機,必須是三十五周歲以上的新加坡籍人士,身體健康,可以干到七十五歲。新加坡是一個鼓勵自食其力的國度,鼓勵閒賦在家的人都能為社會發揮貢獻,怪不得許多司機和餐廳服務員都是六七十歲的老人。也正像一位老司機(74歲)所說的那樣,新加坡是一個人人干到死的國家,也許正是這種「干到死」的精神,成就了新加坡的繁榮昌盛。而國內的退休制度規定,男的六十歲退休,女的五十五歲退休,根據聯合國最新的年齡段劃分規則,這些都不屬於老年人。退休了,有條件的就到處旅遊,享受人生;沒條件的,就閒賦在家帶孫子孫女,享受天倫之樂。相比於新加坡而言,這或許是中國退休人員有優越感的地方。
環境確實可以改變人,看看新加坡乾淨的街區,我們都不忍心去破壞它,不亂地吐痰,不亂扔垃圾,而在國內,看到大家都一樣的隨意丟垃圾,也自然而然的跟隨這樣做。而那麼多的環衛清潔工在街道上辛苦勞作,總讓人覺得丟點垃圾也沒關係,反正有人打掃,這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說到底,還是國民素質不一樣,而要達到新加坡這樣的水平,不是一紙政令就能改變的,必須要從小孩的教育抓起。很慶幸國內已經意識到了,現在也開始注重這方面的教育,城裡面的孩子的素質已經和我們那個年代的完全不一樣了。看到後代的進步,我為中國的未來感到高興。雖然新加坡處處是風景,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安全國度,但是來到異國他鄉,走在陌生的街道上,夾雜在各種膚色的人流之中,還是有一絲絲莫名的緊張感,但是當來到了新加坡的中國城,好像回到了中國一樣,全然放鬆,裡面絕大部分都是中國人,中國人開的餐館,中國人開的服裝店,還有中國圖書館,一下子變得異常的親切,這就是環境給人不同的感覺。
新加坡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許多食用的材料都要依靠進口,包括日常生活必須的青菜。以前飲用水也依靠進口,由於被出口方捏著咽喉,坐地起價,也逼迫新加坡人充分利用海水淡化技術來自己創造水源,滿足國人的需求。新加坡的海水淡化技術世界一流,擁有世界簽約處理水量最多的公司為新加坡凱發集團,該公司也是對世界海水淡化事業貢獻最大的公司。通過與的士司機和餐廳服務生的交流了解到,市民們對自己的政府充滿信心也充滿敬畏,因為他們覺得政府是真真正正的在為人民服務,尤其是李光耀在他們的心目中光輝無比,他們感到自豪的是,他們是在李光耀的帶領下,共同創造了新加坡的繁榮和經濟發展傳奇。而一些先進的金融理念和資產管理經驗,世界各國也爭相學習,比如淡馬錫管理模式,主要是國有企業的管理技巧,有段時間國內也在大力學習。還是那句話,好的東西,可以拿來為我所用,但也要考慮國家的差異和實際情況,生搬硬套不會產生好效果,吸其精華,去其糟粕,才是硬道理。

作者:南坡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