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李顯龍夫人何晶10月26日通過臉書髮長文,回應香港媒體一篇報道。她認為香港面對的是上海等內地城市的競爭,而非新加坡。港人必須自我審視,能為中國扮演什麼角色,否則香港在世界上將沒有角色可演。該文以英語發表,獲大批新加坡網友點贊回應。譯文如下:

李顯龍夫人、淡馬錫基金總裁何晶
香港的一些朋友好像總喜歡把新加坡視為競爭對手。
其實兩個經濟體很不一樣,扮演的角色也不同。儘管我們都曾經被英國人統治過。
對今天的香港,真正的問題是:應該為中國扮演什麼角色?
在英治時期,尤其是共產黨在大陸取得全國政權後,香港是中國大陸的對外貿易窗口。

後英治時期,香港的角色開始發生變化。從中國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到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這一變化被持續。
香港的製造業很快從占GDP總量的20%-30%,跌破到10%以下,因為香港的製造業遷往內地。這意味著香港流失了大量較穩定的製造業崗位——從半熟練工人到中層主管和經理人。

如今,香港基本上已經沒有製造業了。製造業占香港GDP的比重低於5%。
[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7年香港製造業僅占GDP總量的1%。香港製造業的頂峰是1970年代,當時香港被稱為亞洲四小龍,製造業占比GDP總量超過30%。]
香港已成為中國大陸的服務中心。
回想一下,在1949年之前,以及在英國占領香港之前,中國的金融和商業中心在哪裡?

舊時繁華的上海灘
中國的主要金融中心在上海。同時,在北方的北京和南方的廣州也有蓬勃發展的金融中心。
在中國歷史上,香港從來不是金融中心,直到英國人到來,以及中國大陸在內戰後關上大門,開始「自力更生」。
因此,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香港真正的競爭者來自大陸——上海、廣州和北京。
改革開放的成功,讓中國的經濟規模在2000年時達到1萬億美元,已是香港的6倍。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進一步與世界融合,中國的經濟總量到2018年增長了超過10倍。同一時期,香港的GDP僅翻了一番。
香港GDP現在約占中國GDP的3%。換句話說,中國的經濟規模是香港的30倍以上。

今日深圳市區
甚至在1980年前還只是人小漁村的深圳,其GDP都已經超越香港。深圳從全中國吸引了大量頂尖人才。沒有錯,深圳是經濟特區。即便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前,深圳的成功已是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一個必然。
於是,真正的問題來了,香港究竟該為中國、為世界扮演什麼角色?
只關注資金和人才流向新加坡,而無視香港的資金和人才同樣在流向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等,真是搞錯了重點。
正如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出身,香港和新加坡也無法自主選擇自己的地理位置。 香港在歷史和地理上屬於中國,而新加坡在地理上與東南亞密不可分。

新加坡的金融區
英國人曾把香港作為其對華貿易據點,而把新加坡作為東南亞香料貿易的據點。
與香港相比,新加坡還多一個角色,它曾經是英軍遠東司令部所在地,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海軍的無敵神話被徹底打破。
新加坡在獨立後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
香港則在最賺錢的領域向中國大陸提供服務,賺的盆滿缽滿。
也就是大約十年前,一些跨國企業開始把總部遷往內地城市,如上海。這是因為那裡生活條件改善了,人們的信心增強了。跨國企業把內地城市視為香港的直接替代,尤其是這些企業在內地設有大型工廠。

上海陸家嘴金融區
當然,也有一些中國人移居香港。對中國人而言,香港曾經是有吸引力的,例如這裡不限制你生幾個孩子。但是這些在內地也已經全面鬆綁了。
如果內地的政策更加寬鬆,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那麼對香港真正的挑戰將是,香港還能為中國和世界扮演什麼角色?
在過去22年,香港對中國的真正價值,是為台灣回歸踐行一國兩制概念的成功。

如果香港無法證明一國兩制的成功,那麼香港對於解決兩岸問題的戰略價值就將大打折扣。
香港會是中國的杜拜嗎?讓中國人去減壓?香港是中國的窗口嗎?讓世界可以在圈外近距離觀察中國並與之經商?又或者,香港是中國一個較為成熟的特區,是中國式民主的試驗田?
香港從來不是民主社會,所以即便作為民主的試驗田,也需要小心翼翼摸著石頭過河。香港的優勢在於,它不需要建立和維持自己的武裝力量,因此香港擁有更多財務自由,港人也無須負擔兵役。

新加坡某種程度上更幸運一些,因為戰後就展開一系列試驗——在新馬合併和新加坡獨立之前,我們經歷過市政議會選舉、自治(除國防和外交事務以外)。 從中,新加坡人民及政治和商界領袖學會了什麼做法有效,什麼做法是徒勞的。
對新加坡而言,生存(或者說避免滅亡)是第一要務,迫使我們無視意識形態,快速學習。

也許新加坡走過的路,可以為香港提供借鑑——通過市政議會選舉讓港人管理自己的選區,提高港人的管治能力。
英國人離去時匆匆為香港留下的是未經深思熟慮的政治體制,既對香港無益,也不是通往具有香港特色民主的可行之路,更不要說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了。
香港的最佳選項是進行深入的自我審視,確認自己究竟能為中國、為世界扮演什麼角色。而只有當香港能為中國扮演不可或缺的建設性角色時,香港才有可能為世界扮演一定角色。

與此同時,新加坡也必須重新審視自己在本區域和在世界上所能扮演的角色。在未來十年或更長時間內,地緣經濟、區域政治和科技,將影響貿易和商業的未來發展。
世上還有一些自然界的力量足以吞噬所有人——不論我們的意識形態或主觀意願。哪怕是世上最強大的國家所能組織的防禦力量,也無法與之抗衡。

所以,朋友們,讓我們保持冷靜,深思熟慮,按部就班,果斷行動,為我們的國人、為我們的國家、為我們的家庭和子孫後代,打造一個更美好、更和諧、更安全的世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