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自然公園深處為何有座被遺忘的「中國村」?
近日,新加坡第七個自然公園開放了...
湯申自然公園,這個斥資650萬新幣打造,占地50公頃的湯申自然公園,位於舊湯申路和湯申路上段之間,是新加坡首個結合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的公園。
話說,在這個自然公園裡,還有一段很美的故事,這裡曾經是一個「海南村」的中國村!

(圖:來源自網絡)
在上世紀30年代,許多中國海南居民移民來到新加坡,在這裡建立了村莊,最興旺的時候是在60年代,當時有100多戶人家。
除了海南人,還住著少數的潮州人、福建人、廣東人、馬來人和歐亞人。
當時,男人大多數是航海員常年不在家,而女人則在家裡以農耕為業,到了80年代,這裡的最後一批居民遷離」海南村「。

(圖:來源自網絡)
雖然海南村沒有了...
但,這裡依然保留了當時村莊的部分面貌,沿著五條經過精心設計的步行路線。還能依稀看到昔日村莊的景象。


(圖:來源自網絡)
五條道路總長3.8公里,一路上可以了解到早期「海南村」的歷史。
而這些歷史故事,全是從曾居住在這裡的村民那收集而來,意義非凡。
其中,有一條僅400米長的紅毛丹步道(Rambutan Trail),在這裡可以看到已故著名考古學家韓槐準的紅毛丹園舊址。
韓槐准也曾是海南村的居民,在1937年買下舊湯申路的一公頃土地,開闢了一個紅毛丹種植園,在這片土地上種植了大約400棵紅毛丹樹。
而另一條1.5公里長的遺蹟與榕樹步道(Ruins and Figs Trail)則能讓人全面地沉浸在公園的自然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氣息中。


(圖:來源自網絡)
這裡除了擁有海南甘榜的獨特文化底蘊外,湯申自然公園還是許多瀕臨絕種動物的棲息地。
在這裡,不僅有馬來穿山甲、馬來豪豬、黃冠鵯、紅腹錦蛙和鼠鹿等,更居住著大概60隻的印度尼西亞葉猴(Raffles' Banded Langur)。
印度尼西亞葉猴的英文名裡帶有「Raffles」,是因為這個品種的猴子是新加坡開埠者萊佛士於1822年發現的。

(圖:來源自網絡)
漫步在幽靜的小路中,可以時不時和這些瀕危野生動物來個近距離接觸,不過提醒千萬不要觸碰或試圖喂食...
另外,一定注意按照公園內的指示行走!
以免在森林中迷路或走散,也千萬不要私自闖入任何非指定的步道,否則可能會被罰款高達2000新幣!

(圖:來源自網絡)
湯申自然公園地址:Off Old Upper Thomson Road
最靠近地鐵站:瑪麗蒙 Marymount MRT(需轉巴士)
巴士:138, 138A, 167, 169, 860, 980 (最靠近的車站名:Aft Tagore Dr和Bef Tagore Dr)
開放時間:
早上7點-晚上7點(晚上7點以後不允許進入或停留在園內)
停車場開放時間:
早上7點-晚上7點(停車不能過夜)
其他注意事項:
公園內禁止吸菸、禁止攜帶寵物、禁止釣魚、禁止自行車、滑板車以及機動車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