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年第一波去哪兒玩?
新加坡牛車水看燈別錯過。
作為獅城新年的傳統項目,牛車水的新年花燈可謂是這個國際化大都市中的點睛一筆。2019年的兩次「失敗作品」也給觀眾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
剛從泥潭裡撈出來的豬兄弟

一身正氣的「嫦娥大哥」

那麼今年的花燈值得期待嗎?
簡單劇透一下:


網友表示:不是米老鼠已經很感恩了。
由新加坡科技與設計大學的學生設計的牛車水新春彩燈,將於1月4日的「金鼠當先迎新春,萬象更新福滿城」主題活動上正式亮相,驚喜還是驚嚇我們拭目以待。
言歸正傳。說了半天牛車水,有人可能疑惑:
牛車水到底是什麼?
牛車水,新加坡的唐人街,1821年起逐漸形成的華人移民聚居地。
一百多年來,牛車水見證了華人移民的起起伏伏,更是陪伴了新加坡的成長。歷史的車輪在這裡留下痕跡,也拉來了如今牛車水的一地繁華。
為什麼叫牛車水?
今天的牛車水是旅遊景點,更是活的歷史檔案。這個名字簡短有力地記錄了那段浩浩蕩蕩的歷史。

舊時,牛車水地處新加坡河的出海口。兩百年前新加坡開埠的時候,當局從中國大陸招募來勞工,大多從事繁重的建築、搬運、保姆等工作。那時,勞工們擠在一間間八九平方米、沒有窗戶的木板房裡。沙丁魚罐頭一樣的房間狹窄陰暗、異味撲鼻,雜物堆得使人難以通行。
不僅如此,勞工們聚集生活的區域沒有自來水供應。日常用水和清洗街道的水全靠人們用牛車從市郊拉來,因此將此地稱作「牛車水」。
繁華街區從何而來?
世間的繁華大多相同,可繁華背後的故事卻各有各的苦楚。
牛車水坐落在新加坡河的南岸,也被稱作「大坡」。19世紀初,華人勞工南下聚集於此。繁重的苦力勞動,侷促的生活環境,勞工們窘迫的處境令人倍感心酸。

帶著醒目「紅頭巾」在工地做著粗活的女工,和發誓終生不嫁,盡忠主人的女傭——「媽祖」,見證著當年牛車水的血與淚。
漸漸地,人們也學著苦中作樂,魚龍混雜的娛樂場所隨之而起。滿清官員李鍾鈺的《新加坡風土記》中描述:「在大坡中,酒樓、戲園、妓寮畢集,人最稠密,藏垢納污,莫此為甚。」

1860年,這個由數百名印度囚犯建造的街區,已經承載了各民族居民。各類場所、店鋪雲集,無人監管之下成為彼時獅城最髒亂差的地區之一。
新加坡獨立後,政府下令對此進行改造,不少攤檔被強行遷出。街邊小販、木屐匠、薄餅皮攤、神像雕刻師、寫信佬、算命的都不見了蹤影。如此之下,牛車水清凈了,留下一片舊時建築,卻也失去了往日的生機與靈魂。

直到1989年,政府才將這處風情獨特的唐人街闢為歷史保護區,又將各類小攤小販請回原處經營。老建築翻新後,舊貌換新顏,人流和車流再次將往日繁華還給這裡。
現在的牛車水是座「不夜城」,小攤食檔比肩,飯店酒樓林立,空氣中飄蕩著油煎爆炒的香味。兩百年前的蠻荒之地,牛車的車輪碾壓過的街道,如今已經成為集餐飲、娛樂、購物為一體的「唐人街」。那段歷史,被人們今日的歡聲笑語掩蓋。
牛車水去哪兒玩?
牛車水原貌館

牛車水原貌館位於寶塔街(Pagoda Street) 三間經過精心修復的店屋內,如同一個時空膠囊一般儲存著新加坡過去的記憶與故事。這座紀念館致力於記錄及重現牛車水早期居民的生活,館內包括六個展區,為訪客提供一系列沉浸式體驗。


馬里安曼興都廟

作為新加坡最古老的興都廟,馬里安曼興都廟(Sri Mariamman Temple)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827年。這座興都廟由來自印度南部納加帕蒂南(Nagapatnam)與古德洛爾(Cuddalore)地區的移民修建而成。這裡供奉著馬里安曼女神,其治癒疾病的能力被人們所熟知。

牛車水大廈美食中心

作為新加坡規模最大的小吃中心,牛車水大廈美食中心擁有703個小販攤位,主要是為街邊小販提供一個更乾淨的營業場所,最早遷入的大多是之前在史密斯街、登婆街、寶塔街、丁加奴街和碩莪街做生意的街邊小販。2019年6月1日經過三個月的整修重新開門營業。


獅城華族的歷史永遠不會被忘記,它被留在街道上,藏在樓宇間,拌在食物里,刻在人們心中。如今的牛車水燈火輝煌,人來人往。新舊之間,傳統與活力碰撞出不可比擬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