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餐飲業,迎來生死劫

2020年09月07日   •   3萬次閱讀

新加坡以東南亞風味為基礎,彙集來自東西方的各種美食,素有「美食天堂」之稱。

新加坡人也對吃的情有獨鍾,大大小小的食閣總是坐滿了人,一條條美食步行街也是人頭攢動。

誰也不曾想到,新加坡餐營業會在2020年經歷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劫。

因為新冠疫情和阻斷措施,餐館基本都逃不過關門歇業的命運,即使他們嘗試了很多自救的辦法,但還是有很多餐館死在了那個「寒冬」,其中不乏很多伴隨著新加坡成長的招牌老字號餐廳。

好不容易熬過了阻斷時期,恢復堂食之後的餐營業又在繼續面臨重重問題。食客對就餐安全的焦慮,餐館對生意與政策的兩難……

疫情纏綿不絕,新加坡這個曾經的美食天堂,還有可能恢復過去的模樣嗎?

01. 被迫關門,米其林也送外賣

受疫情和阻斷措施衝擊最大的行業之一就是餐飲業。

就在阻斷措施實施的第一個月,今年4月倒閉的8663商業實體中,403家屬於餐飲業。

餐館、小販中心、咖啡店和食閣在內的餐飲場所不允許堂食,公眾只能打包或者使用送餐服務。這對很多餐飲公司造成了致命性的打擊。

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的餐飲飯店,如全盛時期在全島擁有80間餐館的連鎖餐飲集團Ministry of Food、烏節路威士馬廣場日本食街、中央商業區經營的Rookery西餐館等等。

新加坡餐飲業協會(Restaurant Association of Singapore)會長陳祖坤聲明,斷路器措施導致餐飲業的營業額下降了50%-80%。

受影響最大的是高檔餐廳。這些餐廳的食物往往十分注重精緻和高端,不能提供外賣和送餐服務。斷路器措施開始實施後,所有餐飲場所一律禁止堂食,導致這些餐廳基本沒辦法營業。

另一方面,這些餐廳的選址和裝修都非常自成一派,租金成本也很高,入不敷出已成定局,他們遭受的損失可想而知。

還有很多餐館是因為獲得了政府的津貼和援助,才暫時緩和了經營情況,勉力苦撐,只是不知道還能撐多久。

日本餐館Chi Kinjo在3月28日通過Facebook帖文宣布,他們無法在這次危機中存活下來,因此決定永久結業,並感謝食客一路以來的支持。

「我們和其他餐飲業者一樣,(在經營餐館方面)面對許多問題,但是最後被冠病疫情打倒,而我們也沒有任何『彈藥』可以嘗試(挽救生意)。」

義大利餐館La Cantina in Venezia西餐館Vista Restaurantand Grill在結業前通過Facebook出售餐具和桌椅,或許也是為了彌補一下損失。

6月8日,在新加坡已經開了16年的老牌餐館,也是一代人的記憶——御寶南北小館,宣布永久關閉。

……

小編不知道,你最喜歡的那家餐館,是否挺了過來?

與此同時,有很多餐館和食閣也通過各種方式艱難自救,想要撐過阻斷時期,努力活下來。

為了挽救生意,在因阻斷措施停業一個星期後,香草雲南原生態火鍋決定重新開門營業,以火鍋外賣的方式「求生存」。

老闆史駿受訪時表示,由於有些食材缺貨,所以不做單點,而是把貨源固定的食材搭配在一起,推出兩人套餐和四人套餐,包含火鍋鍋底、30多種食材、調味料、水果和甜品。

他表示:

「我們把外賣的訊息發給朋友和熟客,希望可以留住客戶。現在生意不好,送餐平台的抽成對我們來說太高了,等於是上繳大部分的利潤。所以我和生意夥伴決定自己開車送餐,全島各地都會送。」

考慮到本地人不常下廚,家裡未必有適合的鍋,史駿於是和批發商合作,以批發價訂購數百個電子鍋。顧客訂餐時可以選擇用10新幣租電子鍋,或者以38新幣買鍋。

他說:

「目前來說,買鍋的人會比租的人多。我們是以成本價回饋給顧客,比在零售店和網上購買更便宜。」

史駿透露,火鍋店每個月的經營成本大概要18萬,自新冠疫情從年初開始蔓延後,店內的生意就一直往下掉,在阻斷措施期間更加嚴峻。所以,重新營業只是希望至少能賺回一些人力成本,足夠支付員工的薪水。

「雖然外賣的營業額只有過往的15%,但畢竟是好的開始。」

這家火鍋店不是個例,而是千千萬萬中小餐飲商家的縮影。面對斷崖下跌的客流量以及外賣平台的高額抽成和配送費,無數小餐館正通過各種方式尋求自救。

當政府宣布在4月3日實行更嚴苛的阻斷措施後,牛車水滷鴨和粿汁攤攤主周志偉為主的幾位小販中心的攤販就自己在臉書上成立了「Hawkers United - Dabao 2020」小組,截至4月24日已經吸引超過25萬成員加入,其中有超過3萬名成員是餐飲業者。

小販們可以在這個群組下免費發布自己攤位的地址和美食照片打廣告,鼓勵顧客直接去打包,免去送餐費。

雖然當初創立該FB小組,主要是為了幫助小販及中小型餐飲業者,但陸續也有海鮮、蔬果批發商在該群組裡推出不同的促銷。

除了臉書之外,FRESH SG也在Whatsapp上成立了以水果商為主的小組,並將全島各地劃分為不同的小組,感興趣的朋友只需要選擇自己居住的地區就能在群組裡購買新鮮水果。

除了小販和餐館之外,在疫情的倒逼之下,一些過去從不提供外賣或送餐服務的高檔餐廳也不得不改變自己,開始嘗試做外賣。

當然,外賣菜單和一個可品嘗兩三個小時的精緻晚餐不同,走的是簡便路線,如套餐或單點菜。

米其林三星餐館Les Amis推出外賣,法國烤雞凈價$150。米其林一星的Alma by Juan Amador,每星期二至四售賣外帶午餐飯盒,選擇包括安格斯牛肉漢堡、酸麵包三文治等,每天只限50個,售價$29+。與此同時,餐廳將把這些套餐收入的10%,捐給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

其他轉戰外賣領域的餐館各出新招,希望抓住居家食客的胃。

Violet Oon Singapore主席及執行總裁Manoj M Murjani表示,運營方針得隨機應變。

「我們現在轉移打包和外賣送餐服務,剛推出Petit Feast選項,食客可在家享用娘惹套餐,接下來幾周會在這方面集中火力。面對這次的全球性疫情變化,餐館得重組生意結構,包括精減人員。從這次經驗中,我覺得餐飲業可學到的是,不可自滿,隨時保持警惕性,面對變化時,積極應對,確保食物和服務水平不變。」

主打健康餐的Super Simple,向來受金融區上班族歡迎,但隨著人們在家辦公,金融區食客銳減。主廚易伸鴻說:

「我們第一時間推出送餐服務,設計了四五人份的家庭抗疫優惠套餐,讓人可以在家吃到健康菜肴,提高免疫力。我們會親自送餐,全島各地都送,只收$8送餐費。」

烏節路的Jamie’s Italian Forum、安國酒店(Amara Hotel)的泰國餐館Thanying等,則推出類似快餐店的「免下車點餐通道」(drive-thru)服務,為開車的食客提供便利,預先訂餐,不必下車便可領取套餐。

Jamie’s ItalianForum推出「免下車點餐通道」服務,給開車人士帶來方便。

Bar-Roque Grill & Bar考慮到食客在家用餐,提供外賣選擇如可存放較久的腌制肉品、肉醬(pate)、香腸等,讓食客在家用餐有多樣選擇。

位於中央商業區星獅大廈(Frasers Tower)的Preludio餐館,則推出名為「Tough Times Tickets」餐券(有效期一年),食客可以六道菜套餐價格享用價值八道菜套餐晚餐。經Fernando Arévalo的發起及推廣,現已召集同行一起發售餐券,參與的餐館不乏名廚掛帥,例如Cure、Meta、Odette、OLA Cocina Del Mar等等。

由於不同餐館的餐券各異,因此大家相互借力,建立了一個餐券信息分發平台www.toughtimetickets.com。

因為疫情和阻斷措施,餐飲業難以避免受到重創。昔日,熱鬧的食閣和繁華的餐館一條街在那個時候都不復存在,即使有些餐館用外賣艱難支撐,也讓新加坡這個曾經的美食天堂大大失色。

02. 開放堂食,問題重重

終於,有些餐館堅持到了6月19日,新加坡宣布在保證安全距離的前提下恢復堂食。

然而情況的改善只是有限的。一些餐廳,因為食客堂食不遵守安全距離而屢屢遭到罰款,甚至還被禁止堂食處罰。

位於布連拾街的這家德國餐廳與酒吧DerBiergarten,上周四因第二次犯違反全距離措施而被罰款2000元以及禁止堂食十天,至今天9月6日。

51歲的餐廳老闆Anthony表示,這第二次被罰款令他感到有些難過與委屈。

八月初,這家德國餐廳酒吧曾因有五名以上顧客聚集而遭罰款。老闆表示,當時那桌顧客的朋友只是走過去打個招呼並沒有坐下的意思,但被值班的安全距離大使或執法人員看到而開罰單。

經過第一次的罰款,老闆便聘請兩名餐館的內部安全距離大使,每天到餐廳幫忙注意顧客是否有違反條規。此外,在周五和周六也聘請一位保安人員到場維持次序。

根據老闆的經驗,前來的顧客大多都是年輕人或者是中年人士。若被警告,他們都會聽勸阻,不會反抗。

而第二次被罰款的事發經過是這樣的。

當時兩名顧客走到四人桌與那桌的客人敬酒,但沒坐下。餐廳內部的安全距離大使看到後,連忙勸客人回到自己的座位。顧客聽了便回到自己桌子。過後,那兩名顧客再次走到該四人桌,最終導致餐廳受罰款。整個事情經過都被政府的安全距離大使目睹。

老闆無奈地表示,自己已經做好了餐廳該盡的勸導的責任,但還是遭到罰款。

1/2
下一頁

555

對你的Singpass做這些事,換來的不是快錢,而是坐牢!
2025年05月06日   •   16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OCBC)開戶最新攻略
2025年05月07日   •   5萬次閱讀
她只是去上課,卻永遠沒能回家!
2025年05月09日   •   5萬次閱讀
2025大選的最大贏家不是黃循財也不是行動黨,而是……
2025年05月07日   •   4萬次閱讀
新幣兌人民幣匯率5.63!創14年新高!換匯千萬要警惕
2025年05月06日   •   3萬次閱讀
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新加坡這8個鮮為人知地方,禁止進入!
2025年05月06日   •   2萬次閱讀
衛塞節遇上母親節,新加坡一波活動來了
2025年05月06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人過關新方式!手機一掃,輕鬆通關去馬來西亞!
2025年05月06日   •   1萬次閱讀
比爾蓋茨來新加坡也要吃食閣,排隊拼桌吃榴槤,超接地氣
2025年05月09日   •   1萬次閱讀
「川普朋友圈唯一受邀者」 ,周受資攜妻子亮相Met Gala 紅毯再成焦點
2025年05月09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留子們必看!在新加坡地鐵月台口渴,「喝下一口水」險挨罰500新元!😱
2025年05月06日   •   1萬次閱讀
每月生活費13000新幣!新加坡火到發燙,中產們,這你受得了麼?
2025年05月05日   •   9747次閱讀
「你孩子沒記作業關我什麼事?」新加坡老師一番話炸翻家長群!
2025年05月10日   •   8379次閱讀
世界首富 比爾蓋茨也打算來新加坡定居,設立家辦了
2025年05月10日   •   6840次閱讀
越來越多新加坡學生選擇到荷蘭、德國和日本留學 原因竟然是……
2025年05月08日   •   6156次閱讀
在新加坡,拿到工資後,每個月要存下這麼多錢?!
2025年05月06日   •   5985次閱讀
新加坡自雇EP為什麼建議至少6000新幣的月薪
2025年05月09日   •   5814次閱讀
與新加坡人結婚有醫療和生育補貼?官方回應來了
2025年05月06日   •   5130次閱讀
新加坡填海造地延長海岸線,但卻縮小領海,轉口貿易也會減少
2025年05月06日   •   4959次閱讀
股神巴菲特的15個投資建議,在新加坡必看
2025年05月09日   •   4959次閱讀
功成身退,薪火相傳:新加坡政治元老王瑞傑、張志賢同時隱退!盤點其對國家發展的奠基性貢獻
2025年05月09日   •   4617次閱讀
PR不在新加坡,再入境許可證REP過期了,還能更新嗎?
2025年05月07日   •   4617次閱讀
實拍!在新加坡吃飯偶遇比爾蓋茨!
2025年05月08日   •   4275次閱讀
聊聊新加坡共和國
2025年05月06日   •   3591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