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2月11日),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確定消息,貫穿新加坡南北的湯申-東海岸線(Thomson-East Coast Line),將在2020年1月31日通車!

新加坡交通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高級政務次長馬炎慶,到訪兀蘭南站向那些從2015年就一直致力於地鐵建設的建築師表示感謝,並與他們合影。

要知道,湯東線項目從2013年就開始啟動了,花費了6年時間的成品,難怪陸交局對此信心十足。
不過,也有不少人說,新加坡地鐵修得實在是太!慢!了!要知道,新加坡第一條地鐵線,在32年前就開通了......

1
被超車的新加坡地鐵
1987年11月7日,新加坡地鐵首次通車,南北線的楊厝港至大巴窯的五個地鐵站開通,掀開了歷史新頁。

通車前的10月,當局還特別安排了開放日,供大家人們參觀這五個地鐵站。

11月7日,地鐵通車首日的盛況。(照片:新加坡檔案館)
一個月後的12月12日,從諾維那到歐南園的九個站正式通車:Novena、Newton、Orchard、Somerset、Dhoby Ghaut、City Hall、Raffles Place、Tanjong Pagar、Outram Park。通車站數增至14個。

而全世界的第一條地鐵線,在通車之前足足修了7年的時間。這條地鐵在1863年,也就是中國清朝的同治時期在倫敦運行。目前日均人流為500萬。

如果拿新加坡對比中國目前的一線城市,上海第一條地鐵線的南段(錦江樂園—徐家匯)於1993年5月28日開始試運營,廣州地鐵一號線的一期工程觀光試運營(西塱站至黃沙站)是在1997年的6月28日,而深圳地鐵則是在2004年12月28日開通的......
也只有北京1969年1月開通的地鐵1號線,比新加坡建得要更早些。(中國第二個擁有地鐵的城市是天津,1984年正式開通運營,也比新加坡早)

但是,30多年過去,新加坡卻只有6條地鐵線。到明年,北京將有20條地鐵線路,不僅橫跨市區的東西南北,還延展到曾為郊區的房山、亦莊、昌平等地。

「魔都」上海也不遑多讓,以18條地鐵線位列全中國第二。

中國南方重鎮、嶺南明珠的廣州,雖然起步晚,到2005年也只有孤零零的兩條地鐵線(那時候新加坡有3條:東西線、南北線和東北線),但是這幾年大搞基建,現在也有15條地鐵線了!

就連本世紀才開始通地鐵的深圳,也已經有8條地鐵線了......

更別說,中國新一線城市之一的武漢,也有10條地鐵線了......

而就地鐵線路總長度來說,新加坡的總長度共計198.6公里(不算即將開通的湯東線),就算是對比中國2017年的數據,也差了一點點才能進入前5。

圖源:見水印
在國際上,新加坡地鐵總里程則擠入前20,比21名的美國首都華盛頓多了10公里左右。

因此,一個可見的事實是,在地鐵建設方面,雖然中國大陸很多城市建得比新加坡晚很多,目前都實現了對新加坡的「彎道超車」......
2
為什麼新加坡不緊不慢
不過,新加坡修地鐵「慢」,可不是真的不想修,而是,根本不需要修那麼快啊!
要知道,中國的北上廣深,很多地鐵站台十分繁忙:

廣州體育西路站穩居中國地鐵擁擠程度第一,因此被人稱為「地獄西」
就算是非繁忙時間,車廂內以下情況都是常態:

對比北京,新加坡的地鐵車站密度,簡直是異常「良心」!

看看新加坡下午時分的地鐵車廂吧,簡直不要太幸福啊......(當然繁忙時段也好不到哪去)

新加坡地鐵略顯「空曠」的背後,是人口不算太多的事實。根據最新的人口簡報,新加坡目前人口為570萬。

點擊上圖了解詳情
對比中國的北上廣深,這幾大城市的常住人口分別是2153.5萬、2418.3萬、1865.2萬以及1252.8萬。

2019年中國常住人口Top10城市
雖然新加坡人口密度是全球前二,但是總人口基數比中國大城市要少得多,不需要服務那麼多人群。另外,新加坡面積也沒有中國主要城市大,四面環海的新加坡,除了填海造地外(這需要時間),土地拓展能力相當有限。
因此,新加坡並沒有打造大都市圈所需的向四周拓展造成的地鐵等基建壓力,現有的地鐵線路已經足夠,居民的通勤時間比中國很多城市更短。


話說,新加坡相比鄰國印尼,簡直不要太好好吧!印尼首都雅加達人口1200萬,算上周圍的城鎮人口,估計超過了3000萬!地鐵線,今年4月才通了第一條......

公共運輸系統的缺失,讓雅加達成為全球擁堵第一的城市
所以,雖然新加坡地鐵修得不多,但是它的公共運輸系統,可是以「發達」二字存在於世,甚至還得到過中國官媒《人民日報》的點贊~

在新加坡,修得不「多」的地鐵等地下軌道交通,和公共巴士、計程車等地上公共運輸相互作用,並通過大型綜合交通樞紐進行連接。這些交通樞紐是新加坡各大衛星城的中心,很好地為生活和社會功能服務,分散了市中心的人口壓力。

新加坡很多大型工業區分布在新加坡的東西北部,也已經通了地鐵
目前,新加坡是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不斷完善公共運輸,將更多大數據科技融入公共運輸領域,打造智能交通。或許對新加坡政府來說,目前的地鐵建造速度絕對能夠滿足大部分新加坡居民的出行需求,沒必要建那麼快。
話說,馬上要開通的湯東線,對比新加坡以往地鐵線路還會有不少改進。據說,新地鐵線的指示牌將比以往線路更加清晰,很容易就能找到目標地的最近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