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販賣機不再物有所值? 食物銀行澄清定價考量

設在勿洛北3街第544座組屋的食物販賣機。(圖:潘曉君)
食物銀行販賣機不在物有所值?有公眾稱,販賣機內食品定價高於超市,質疑食物銀行幫助較貧困人士的使命不再。
對此,食物銀行通過《8視界新聞網》澄清,販賣機主要是面向一群同社工登記的持卡人,這群持卡人多為有需要人士,物品定價也是以持卡人的需求,以及合作夥伴和捐贈者的支持為原則。
公眾Ang Soon Li在COMPLAINT SINGAPORE的社交媒體Facebook群組貼文稱,他家並非食物銀行的受益人,也未持有儲值卡。
過去當食品以2元出售時,他偶爾會到設在勿洛北3街第544座組屋的食物販賣機購買食品,這對他們家的食品開支幫助很大。只是在去年漲價至3.50元後,他們就不再前去購買。
他還發現,販賣機的食品組合不再物有所值,有的食品在超市購買甚至更便宜。
他認為,食物販賣機本應為那些較貧困的人士帶來助益,同時讓一些組織出售一些保質期將屆的食物,以減少食物浪費。而今在他看來,它已經變成一個只供受益人使用、被「美化」的食品配給站(glorified choose your item food ration)。

擺放在食物販賣機的食品組合。(圖:潘曉君)
兌換積分為何提高?
食物銀行答覆《8視界新聞網》詢問時表示,他們所分發的儲值卡每月的充值相等於50元的積分,可供持卡者到販賣機兌換食品25次。販賣機的每個格子內可有超過一件物品,在推出時每份一律2元。
這項計劃推出後大受歡迎,需求也大幅增加,他們目前已分發大約2000張儲值卡。
「每次我們的義工為自動販賣機補充食品時,食品都會很快被兌換一空。需求的增加導致了充值的增加,需要更多的資金和食品捐贈。」

新加坡食物銀行分發的儲值卡。(圖:新加坡食物銀行網站)
食品和現金捐贈減少
然而,由於「捐助疲勞」(donor fatigue)的因素,食物銀行如今所收到的食品捐贈已從2020年的160萬公斤左右,減少到60萬公斤左右。現金捐贈方面,自2020年冠病疫情後就不斷減少,至今的跌幅約為50%,每年跌幅則為10%至20%。
食物銀行表示,為了不取消這項計劃,繼續對現有持卡者提供援助,他們決定在去年將兌換所需的積分從2分(相當於2元)提高到3.50分(相當於3.50元)。
兌換所需積分增加後,每名持卡人每個月最多可兌換食品14次,之後積分就會自動充值到相等於50元的積分。

食物銀行的義工。(圖:Facebook/新加坡社會及家庭發展部)
販賣機食品僅一成接近保質期
食物銀行也表示,販賣機的食品組合是根據受益人和社工的要求而定的,目標是提供滿足持卡人需求的必需品。在多數情況下,並不會提供成本較低的食品。
此外,根據受益人的反饋,他們需要保質更長的食品,因此自動販賣機中只有10%食品接近保質期。這些食品也是作為附加項目,附加在價值3.50元的食品組合之上的。
鼓勵有需要人士向社工登記
食物銀行也意識到,需要較低價食品的人士可能無法接受提高兌換積分的安排。他們理解這種擔憂,也一直在努力尋求適當的平衡。
食物銀行也建議有需要者向就近的社工登記。「這樣,他們就可以獲得所需的援助,同時也有助於我們更有效地提供有針對性的支援。我們的目標是在保持(食品販賣機)計劃完整性的同時,為最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有意義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