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資會建議僱主來年以「公平和可持續」的方式為員工加薪。(海峽時報)
作者 李國豪
由勞資政三方組成的全國工資理事會(簡稱工資會)(10日)公布了一年一度的工資指導原則。
指導原則落落長,但相信廣大打工族最關心自然是: 有沒有勸大家的老闆明年加薪? 有的。
工資會的原話如下: 「工資會鼓勵僱主以公平和可持續的方式為員工加薪。」
工資會作出如此建議,是因新加坡經濟前景已開始改善,通脹情況也在2024年趨緩。
工資會在指導原則中,還將公司按業績表現分為三類:
業績表現好的僱主應根據員工的表現和貢獻,調高他們的固定工資和發放包括花紅在內的可變動薪酬; (白話地說便是公司有賺錢,該給員工的就該給!)
業績好但前景不明朗的僱主,則應透過靈活工資制獎勵他們的員工,並保持工資的靈活性; (靈活工資制包含每月可變動部分和常年可變動部分機制,意即若公司表現良好,該加就加;狀況不好時,這項機制也能讓公司根據業務情況調整,不至於被工資成本壓垮。)
業績不佳的僱主可以在調薪方面作出限制,但應該先從管理層做起。 (意思淺淺,高層和老闆要以身作則,不能員工吃土,高層卻吃香喝辣。工資會也建議這類僱主應該努力改善商業過程和生產力,尤其是為提升員工技能做出投資。)
針對月薪2500新元以下的較低收入雇員,工資會則建議僱主為他們加薪5.5%至7.5%,或至少100新元至120新元,視何者為高。
工資會同樣也按業務狀況為企業提供如何針對較低收入員工調薪的建議。
業績好的,就在建議範圍(5.5%至7.5%)內採用較高的加薪幅度;表現好但不確定未來能不能持續的,就以建議加薪範圍的中下水平作為加薪基準;至於表現較差的,可以先採取建議範圍內較低的加薪幅度,等業務轉好時再進一步增加員工薪水。

工資會建議僱主為較低收入雇員加薪5.5%至7.5%。(海峽時報)
新加坡企業願意跟進加薪嗎?
無論如何,指導原則終究只是指導原則,員工有沒有機會加薪,仍得看新加坡公司的加薪意願。
新加坡工商聯合會今年6月至7月間針對新加坡796家企業的調查報告或能提供一些線索。
根據這份《2024年全國商業調查之人力與薪酬版》報告,
有64%的企業計劃在未來12個月加薪,平均加薪幅度為11%;
但有35%的企業打算維持原樣,不加薪也不減薪;
另外只有極少數的1%企業預計減薪。

(資料來源: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紅螞蟻製圖)
看到這裡,是不是不確定自己的公司是否有在那計劃加薪的64%之中呢?
那我們再參考另一條線索——公司規模。
如果你服務的是大公司,那恭喜了!
大公司願意加薪的比例較高(77%),平均加薪幅度為9%。
中小型企業未來一年計劃加薪的比例較低(61%),但打算加薪的中小型企業也相對慷慨,平均加薪幅度為12%,高於有意加薪的大公司的9%。
所謂的中小型企業指的是每年營業額少於1億新元,聘僱員工少於200人的公司。
接下來再進一步從行業類別來看。
來年最有可能加薪的三大行業分別為銀行與金融業(83%的公司有意加薪)、物流與運輸(77%)和房地產事業(73%)。
較可能維持薪水不變的三大行業則是專業服務(33%公司有意維持不變)、行政和支援服務(30%)和零售業(30%)。

銀行和金融業的僱主來年為員工加薪的意願最高。(聯合早報)
2023年多數公司採納了指導原則
回到工資會最新工資指導原則的核心信息: 「僱主應以公平和可持續的方式為員工加薪。」 這樣的建議,有多少公司會「聽勸」呢?
根據工商聯合總會的調查, 去年有64%的公司採納了工資會的工資指導原則。 人力部常任秘書黃志勤則透露,
去年有62.3%業績良好的公司給予旗下員工可觀的加薪幅度,並提供花紅等常年可變動薪酬。
在表現良好,但生意前景尚不明朗的公司當中,也有73.8%給予員工花紅等常年可變動薪酬。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工資會的工資指導原則,新加坡全國僱主聯合會會長陳啟德提到,工資增長必須以提高生產力為前提,但各領域生產力表現不一。 他強調,工資的調整必須反映上述差異,否則漲薪可能導致成本上升,進而削弱企業並危及就業。
工商聯合總會的調查亦顯示,各行業之間的加薪情況確實存在差異。近年來,人工智慧等新科技逐漸成熟,引起職場變革,部分工作崗位前景不再明朗。
不難想像,接下來包含技能培訓在內等提高生產力的要素,將與各行各業打工族的「薪情」更緊密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