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年假等於旅行!
今年你的年假打算怎麼過?
你又有多久沒請假了?
過勞
因為疫情,很多人的工作環境和規律都被打破,在家辦公成為常態,也就是說,很多人連同事的面都見不到,更談不上逃離辦公環境一說了。

且今年無法出國旅行,導致上班族沒有足夠的動力請年假,用他們的話說:往年的年假都是用來旅遊和陪家人,今年這兩樣都不需要可以去做,年假似乎也成了可有可無的東西。
而這麼算起來,本地上班族應該有一年的時間沒有像以往休假放鬆了。
這樣的情況,也引起了本地人力資源專家的重視,他們表示許多上班族在居家辦公期間都不想清年假,因為他們覺得他們不需要逃離辦公環境。但是,長期不請假是會影響心理健康,壓力中在無形中累積,而長此以往可能引起職業倦怠。

同時,過度工作也會導致工作效率下降,創意和表現力都會出現遲鈍的現象,影響生產力。
增加公司負債
誰能想到員工不請年假還會造成公司負債?
聽起來,好像是不太好理解,我不放假,公司應該是受益更多才對,怎麼會負債?

人力資源專家指出,員工囤積年假,保留到隔年使用,是會對公司造成問題。
大家都知道新加坡的規定是,每個員工都擁有7-14天的法定年假,依舊工作年齡而逐年增長,最多是14天,也有的公司會給員工21天之多的年假。
而如果員工不請年假,公司必須在損益表中將員工未使用的年假列為負債,而起步公司和中小型企業的現金流較低,恐無法這麼做。

此外,倘若允許員工這麼做,一旦休閒旅遊重啟,所有人都扎堆請年假,公司的勞動團隊也可能顯著減少,必須承擔更多工作量的員工也將面對更大的壓力,影響工作效率。
以年假換捐款
既然大家不想請年假,那有沒有可能換成等價的薪水呢?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南洋理工大學就推出計劃,讓員工以年假換取補薪的方式捐款,1821名職員就以超過兩萬天未使用的年假,籌得1025萬元,捐助校內的學生和捐贈給南大捐贈基金。
這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企業或許可以考慮這個做法,但必須讓員工自願選擇這麼做,而非強制規定,否則將會影響員工士氣。

但企業倘若開創先例,允許員工以年假換取補薪,日後可能引發囤積年假套現的錯誤行為,因為套現需要資金,可能對已經掙扎求存的生意造成財務壓力。
允許保留年假
如果不想換成薪水發給員工,公司也可以考慮允許員工將一部分的年假保留至明年,不過必須在指定期限以內使用。
公司可以讓員工以年假換取福利,例如自我提升課程、輔導、健康檢查、瑜伽或健身課,以及保健產品等。

例如華僑銀行就因時制宜,以往的政策是允許員工保留七天年假至明年使用,但今年將允許他們保留12天,或選擇最多五天換取相應的福利。
大華銀行也將員工可以保留至明年的年假從十天增加至14天,另外也可使用最多兩天的年假,在員工福利計劃下抵消任何相關開銷。
看來怎麼用年假也是個學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