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食用湯匙

圖:Crunch Cutlery提供
「每吃一個可食用湯匙,世界上就少一個污染地球的湯匙。」為了減少塑料垃圾所帶來的危害,新加坡2名青年使用超級食品製作成可食用湯匙,不僅環保,還有不同口味可選擇。
新加坡國立大學環境管理學碩士的6名校友在今年進行的調查發現,國人在阻斷措施期間長時間待在家裡,打包和訂餐次數增加,因此產生額外1334噸的塑料垃圾,這個數量相等於92輛雙層巴士的重量之多。
一直想為環境盡一份力的林家兒告訴《8視界新聞》記者,她幾年前發現國外有公司研發了可食用湯匙,覺得這個想法不錯。當本地開始實施阻斷措施時,林家兒決定親自嘗試製作這種湯匙。
30歲的她上網搜尋製作方式,經過幾輪實驗,製作出可食用湯匙。不過,她很快意識到一個問題,就是怎麼吸引國人嘗試。

圖:Crunch Cutlery提供
她於是想到從健康角度出發,用超級食品來製作可食用湯匙。由於可食用湯匙必須有一定的硬度,她因此選用比較硬的食材。她和另一名同樣關注環保課題的梁惟翔共同設立Crunch Cutlery公司,選用奇亞籽和黃金亞麻籽(golden flaxseeds)等超級食品製作可食用湯匙。
為了進一步吸引國人,兩人還設計並製作出不同口味的湯匙,如草莓、抹茶和蝶豆花荔枝等,就連辣的也有。
建議搭配甜品 可用約30分鐘
26歲的梁惟翔說,這種湯匙一開始是硬的,但會隨著時間慢慢軟化,建議拿來搭配巴西莓果碗(Acaí)、雪糕等食用,可用約30分鐘。

圖:Crunch Cutlery提供
記者試用可食用湯匙時發現,把湯匙握在手上時就能聞到香氣,使用起來也很穩。記者將湯匙浸泡在融化了的巴西莓果碗里好一段時間,原以為湯匙會變得很軟,但沒想到咬起來比想像中硬,口感就像麥片。
至於其他湯類食品,梁惟翔指出,湯匙使用時間會縮短,用來喝清湯的話估計可耐大約十分鐘,用來喝濃湯的話則可耐大約20分鐘。
此外,也有一些人會選擇單吃湯匙,但口感或偏干。
梁惟翔說,這種湯匙的保質期大約是五個月。他們正計劃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和新加坡理工學院食品創新與資源中心等組織合作,推出其他款式的湯匙和餐具,並探討如何把蔬菜等其他食材用來製作可食用湯匙。
公眾反應不一
目前,這款可食用湯匙除了可在網站上購買,兩人也和店家合作,在他們的門店售賣罐裝湯匙,又或是讓顧客選擇購買一支湯匙,搭配自己的食物。八支湯匙售價為11至13元,一支則賣大約1.50元。
記者日前走訪其中一家同Crunch Cutlery合作的巴西莓果碗店面,發現公眾普遍都對這種湯匙感興趣,不過有的對於嘗試仍有所保留。
據記者觀察,有兩名婦女點餐後留意到這種可食用湯匙,議論紛紛,但是因為沒有試過,所以最後並沒有購買這種湯匙。
顧客黃文藝則認為,這是一種新概念,想像中或許味道會比較淡。她試了一個草莓口味的湯匙後表示,草莓的味道微妙,有點像草莓麥片,整體覺得還不錯。
另一名顧客俊凱則告訴記者,有一次朋友好奇,買了兩支不同口味的可食用湯匙,一起嘗試。「我其實挺驚訝的,它(湯匙)其實很堅固,能用來吃完一份巴西莓果碗,而且湯匙之後也能拿來吃,相當划算。」
來源:8視界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