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新加坡,兩個城市我都去過,相似而不相同。
尤其是經濟危機後的十年間,香港與新加坡的發展大相逕庭,新加坡的經濟仍然出蓬勃旺盛的發展潛力,電子半導體信息科技、石化海事工程、生物製藥發達,新加坡在人均GDP和人均收入關鍵指標上遙遙領遠於香港,而香港的發展主要體現為房價屢創歷史新高,GDP總量已被深圳超越。
在新加坡,80%以上居民住「組屋」,兩到三室,價格相當於人民幣200到300萬人民幣,組屋的條件相當好。而香港,半數民眾一家幾代擠在狹小的「公屋」出租房和少量的」居屋"裡面,甚至還有「籠屋」。《甄嬛傳》主演蔡少芬住的100平在香港算豪宅了。
簡單來說,新加坡更宜居。


相同:
香港和新加坡都是原英屬殖民地;
香港和新加坡都是以港口經濟起家;
香港和新加坡都是以華人為主;
香港和新加坡都是人類發展指數極高的發達地區。
不同:
2002年新加坡的GDP總量是香港的一半,2012年新加坡GDP超過香港;
今天新加坡人均GDP是香港的1.3倍;
香港的支柱產業是地產、金融、貿易、旅遊,新加坡是加工、金融、貿易、旅遊;
香港的面積是新加坡的1.5倍;
香港的房價是新加坡的2倍;
從2008到2018年,香港的房價又上漲了4倍,新加坡平穩沒有上漲;
新加坡居民擁有自己房屋的比率是香港的2倍;
新加坡人均居住面積是香港的2倍。
香港名人是李嘉誠,但很多人不知道現任特首是誰;
新加坡名人是李光耀,但很少人知道現任首富是誰。
1997年,船王出身的香港特首董建華推出「八萬五」公屋計劃,2000年,首批「八萬五」興建單位推向市場。房價大跌,計劃終止。香港有1106平方公里的土地,目前開發程度只有24%。
1999年,盈科「數碼港」獲批,2000年收購香港電訊。2001年,李澤楷放棄騰訊20%股權,今天的騰訊市值37000億,是盈科的108倍,占港交所總市值的10%、占港交所個人總成交額的20%。



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
大陸的土地招拍制度、按建築面積計價,都是從香港引進的;
多學學新加坡?
God bless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