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段
與您相約
不一樣的國度
不一樣的天空
讓我們來一起
認知
這個新加坡
---------------------
我可愛的分割線
語言

新加坡是一個多語言的國家
其官方語言包括
英語、華語、馬來語、泰米爾語

基於和馬來西亞的歷史淵源
《新加坡憲法》清楚定明:
馬來語為新加坡的國語

新加坡的國歌《前進吧!新加坡》就是馬來語
自新加坡獨立以來
政府一直採用
英語作為不同種族社群之間的
主要通行語和教學語
並將之定位成「第一語言」
新加坡憲法及法律也以英語書寫
在法院中
使用英語以外的語言
也會翻譯成英語

然而僅有三分之一的人
以英語為母語
約三分之一的新加坡華人
四分之一馬來西亞人
及二分之一印度人以英語為母語
且約有五分之一的人無法理解英語
新加坡有相當多人能使用兩種語言
大多為英語及其它官方語言
不過在流利程度上有很大的差異

由於曾經受到英國的管理
新加坡英語也多以英語為標準
新加坡式英語則
介於標準英語與皮欽語之間
但政府並不鼓勵使用新加坡式英語

新加坡因為在1980年代
全面廢除華校制度
將原來的華校改成全英校制度
所以英語是新加坡華人的最主要語言
多數人在家裡已說英文
但保留華語能力
自新加坡1965年獨立建國以來
雙語教育即成為主流教育體系的基石
所有新加坡學生
除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外
還必須修讀所屬族群的「母語」課程
新加坡推行以英語為主
族群「母語」為輔的雙語教育政策
是人民行動黨政府
基於國家發展和族群團結
所作出的必然選擇

但是經過40多年的推動後,
英語不但已成為本地強勢主導工作語言、
跨族群語言、「國家語言」
未來還可能取代族群「母語」
成為新加坡第一語言
在新加坡的華族社群里
華裔學生必須接受
「英文為主、華文為輔」的
雙語教育體制
在基礎教育階段
修讀十到十二年的華語課程

但相對於英語應用能力
華語在新加坡聽說能力還行
「讀寫能力」卻不斷弱化
新加坡是個閩南人為主的社會
當地稱福建人
民間普遍使用閩台閩南語
能與中國大陸的廈門、泉州、漳州人
以及台灣的閩南人溝通無礙

但自從1980年代
由新加坡政府主導的
「講華語運動」之後
華語成為新加坡華裔的通用語
新加坡媒體使用方言受到了諸多限制
甚至是禁止使用
從而導致大部分的年輕新加坡華人
無法有效地使用華語方言
此外政府對電視、電台的華語節目
也有嚴格的限制

例如從港台進口的方言影視劇
就必須用華語重新配音後
才可以在本地兩家無線中文頻道
播出或上映
這兩個頻道是8波道和U頻道
在海外
儘管母語一般指的是第一語言
新加坡則使用母語
來指民族語或第二語言

雖然新加坡多年來努力不懈地
推展講華語運動
但政府仍保留方言新聞這一塊
聽眾至今仍可從城市頻道
收聽到6種方言新聞播報
讓聽不懂標準華語的年長者
能掌握國家大事或時事新聞
不至於脫節

新加坡官方
使用與中國一致的簡體漢字
但在1969年至1979年間
曾短暫擁有自己的漢字簡化標準
民間以簡體字為主
但偶爾也會出現繁體字
與簡體字混用的現象
新加坡的官方文字為英文
因此公函、商務往來和
其他經濟業務性質的書信
通常以英語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