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新加坡移民局」電話,中國留學生被騙10萬!
剛剛來新加坡的打工人或者留學生很容易成為電信詐騙、網絡詐騙的「目標」,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分享了真實的換匯騙局,提醒在新加坡的中國公民注意防範。
2023年3月,在新加坡某大學讀大一的小麗接到自稱「新加坡移民局(ICA)」打來的電話,告知其有一個從中國某市寄出的包裹內有涉嫌「違禁物品」被海關扣押,要求她到移民局接受調查。小麗感到很震驚,急忙解釋她最近根本沒有從該市郵寄任何物品。隨後,自稱「新加坡移民局」工作人員L致電小麗稱可以幫忙將電話直接轉接到某市「公安局」,以便更好說明案情。
之後,第三通電話打過來,電話那邊的人自稱是某市「公安局」Z警官,嚴肅地跟小麗說:「小麗啊,我們查了一下郵寄包裹的事確實與你無關,但我們查到你涉嫌一起重大的國際洗錢詐騙案,涉案金額超過10億元。」小麗頭腦一片空白,震驚、恐懼、無助的感覺已將她吞沒。Z警官隨後告知小麗因案情重大決定立即逮捕,並通過whatsapp給小麗發來了某市「公安局」「逮捕令」,並要求小麗簽署「保密協議」配合調查,調查期間必須報告每日行蹤並且不能告訴任何其他人。
隨後,Z警官又說,考慮到小麗是初犯,如能及時足額繳納「10萬保釋金」,將「不逮捕」、「不追責」。小麗出於害怕便以「補繳學費」為由向父母要錢後將資金打入對方指定帳戶。
幾天後小麗在與同學聊天時無意間提及此事,經同學提醒才恍然大悟,意識到自己遭遇了電信詐騙。但為時已晚,錢款已經被騙子快速轉移。

作案手法分析:
一、非法獲取個人信息。騙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取當事人的個人身份等信息,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打電話給當事人;
二、製造恐懼,連環設套。騙子編造當事人涉嫌「銀行卡洗錢」、「跨國詐騙」、「散播謠言」、「郵寄非法包裹」等「指控」,並發送「官方核查網站」、「逮捕令」、「通緝令」等文書,對當事人進行威逼、恐嚇,給受害人「洗腦」;
三、假意協助,收割「韭菜」。騙子以幫助「洗脫罪名」、「將功補過」為由,要求當事人繳納「保釋金」並將個人名下帳戶所有錢款轉至所謂的「安全帳戶」從而達到詐騙的目的。
中國駐新使館提醒:中國公檢法機關絕對不會通過電話、微信等其他形式辦案,絕對不會通過境外社交平台進行視頻審訊,也絕對不會提供「安全帳戶」讓當事人遠程轉帳匯款。
詐騙手法千變萬化,為保證自身遠離電信詐騙,請要牢記「三不一多」原則:未知連結不點擊,陌生來電不輕信,個人信息不透漏,轉帳匯款多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