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市中心金融街珊頓道,旁邊有條街,路名是「文達街」。

文達街位置重要,它南北走向,連接著東西走向的廈門街、直落亞逸街、絲絲街、珊頓道等。
因為文達街就在天福宮旁邊,天福宮本地福建人俗稱「媽祖宮」,因此,把文達街稱為「媽祖宮邊」。

不過,文達街本來不叫文達街,而是有另一個路名。
但是,這個路名引起人們很大的反感和憤慨,讓人們有痛苦的回憶,臭名昭著,結果被撤了。
它原本的路名是——日本街。

(1907年,羅敏申路與日本街的路口)
1942年,日軍占領新加坡,開始了三年多的蹂躪和奴役。

(日軍轟炸新加坡市區)

1945年,日本投降。
日軍一滾蛋,同年,「日本街」路名被撤,改名「文達街」。
「文達街」以王文達命名。王文達(1888-1941)祖籍福建金門,出生於新加坡,是著名僑領王三龍的長子。他19歲時在父親的教導下經商,將王三龍公司擴展,並且在檳榔嶼(今馬來西亞檳城)開設分行,並在新加坡羅敏申路創辦王文達公司。

王文達一生大力支持公益,1918年捐款建造英軍營房,1919年捐款支持萊佛士書院,1920年捐款支持愛同學校等等。
當時許多華人移民勞工以菸酒嫖賭解除苦悶,惡習一染,終身無法脫困。為了提供健康娛樂,王文達1923年8月1日創辦新世界遊藝場。
1931年夏天,中國十六省發生水災,尤其以長江一帶,受災最為嚴重,全國災民多達5000多萬。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於8月8日議決成立「星洲華僑救濟中國慘災籌賑會」籌款救濟。新世界多次借出場地舉行遊藝助賑會,並報效入場券。

(新世界遊藝場。圖源:新加坡國家檔案館)
1932年1月28日,日本發動一二八事變,侵略上海。新世界遊藝場再次發揮愛國精神,將年初一至年初三的收入,撥出一半收入賑濟祖國災民。
1934年新加坡河水山大火,災民數千人流離失所,新世界遊藝場舞廳舉辦慈善舞會籌濟災民。
七七事變後,1938年2月,王文達捐贈救傷車於中國紅十字會。
1941年7月5日,王文達於外島巡視一座別墅時,一座亭子忽然坍塌,王文達閃避不及被壓傷,不幸於三天後即7月8日逝世,享年54歲。遺下四子三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