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表示:
富豪們的銀行卡從此由我守護!

幾個世紀以來,瑞士一直以永恆的安寧和繁華示人,成為全球頂級富豪居住首選地。 這個名單中很多人都為大眾熟知,包括愛因斯坦、奧黛麗赫本、中國著名演員斯琴高娃、租房必備IKEA的創始人Ingvar Kamprad等都在瑞士居住過。

他們選擇瑞士的原因只有一個——號稱全球最令人信賴的瑞士銀行! 這裡存放著全球25%的個人財富。 可以說,瑞士銀行管著全世界的錢! 對於身價不菲的富豪來說,瑞士銀行為他們提供一流的安全和隱私。瑞士,這個永遠中立的國家,保證財富不會被戰爭毀掉,也不會受國家關係影響被凍結。

近年來,各國在國際打擊海外逃稅中力度不斷加大,瑞士銀行越來越頂不住這番壓力,不得不對客戶的存款來源進行一些調查,為的是確保存款的來源「合法」。

這是一個信號,觸動了那些富豪敏感的神經。
一份去年公布的權威調查書顯示,新加坡以微弱優勢超越香港,成為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東京排名第五,蘇黎世第六。
這對於瑞士銀行來說,顯然不是個好消息。
但瑞士銀行更不願意看到的事情發生了——據紐約時報報道,去年,中國台灣裔美國人亨利·蕭(Henry Hsiaw)被控沒有提交納稅申報表。
為此,瑞士銀行(UBS)沒有頂住美國執法官員的壓力,乖乖奉上高達7.8億美元的罰款。

順帶著,瑞士銀行還提供了數千個美國人名下瑞士銀行帳戶的細節。
這一舉動,顯示出了瑞士銀行在保護富豪資產方面力不從心,越發狼狽。
不過,瑞士銀行沒有交出亨利·蕭在新加坡銀行的帳戶信息,因為這些信息受新加坡銀行保密法保護,他們無權公開。
兩相對比,瑞士銀行似乎要黯然退場,新加坡銀行自然成為富豪的新寵,打算把身價存在這個亞洲城邦中。
對於那些熱衷「悶聲發大財」的富豪來說,新加坡是個理想的資產管家。

據波士頓諮詢集團調查估計,新加坡嚴格的銀行保密法律已經吸引了1.1萬億美元的外國資金。
該公司還預計到2028年,新加坡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跨國金融中心。
到那時,可就不止1.1萬億美元的財富會存入新加坡銀行。 不過新加坡也面臨著和瑞士銀行同樣的壓力。

國際社會打擊稅務欺詐不斷加大的力度和指控制止非法資金措施不力的投訴,都在挑釁新加坡銀行保密法律。
新加坡的回應方式是一貫的圓滑——關押了一些本地和外國銀行家,關閉兩家瑞士銀行的分行(涉案金額超過30億美元),新加坡最高金融監管機構負責人還公開表示會加大金融管控力度、「做得更好」。
可以,這很新加坡。
在新加坡,政府主導著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
1980年代末期,新加坡政府注意到了財富管理這一行業的巨大潛力。很快的,一系列稅收優惠和補助政策出台,吸引了大量優質的基金經理來到新加坡發展。
可以說,新加坡政府的靈敏嗅覺和果斷決策是新加坡發展成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因素。
新加坡這種「政府主導」的模式帶來了金融業強有力的發展。在面臨同樣的逃稅和銀行保密制度壓力時,就是這種「政府主導」模式使新加坡免遭一難。
在2009年,新加坡被列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 「避稅天堂」的「灰名單」中。
然而,新加坡迅速做出應對,與各國簽署信息交換協議,實施一系列促進信息交流、規定洗錢為犯罪的措施,成功的將自己從「灰名單」中清除。

可是新加坡早就把自己定位成亞洲乃至全球富豪的一站式服務中心。
從1990年代中國產生了第一代富豪起,新加坡就大肆鼓勵私人財富管理在此為基地。
現在,超級富豪可以隨時飛到新加坡的私人飛機專用航站樓,在私密賭桌前享受一擲千金的刺激。
他們還能把買來的藝術品、昂貴的紅酒、鑽石存放在新加坡的自由港。

這裡是新加坡,是富豪的天堂。
新加坡到底有怎樣的吸引力,富豪源源不斷地把資產存在這裡?

1. 極低的個稅和企業稅費
新加坡的個人所得稅低到可以忽略不計。除此之外,新加坡沒有資本利得稅、贈予稅,也沒有遺產稅。
一系列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稅收激勵政策,使新加坡成為一個磁場,快速吸引這許多國際公司、高凈值人群及其巨額財富向新加坡聚攏。
一個以全球財富管理中心為重要特色的國際金融中心就此建立起來了。
2. 嚴格執行的法律
新加坡法制體系十分完善,並且監管嚴格。其中,金融法律體系由多個法律法規組成,嚴密監管著來自全球各地的財富。
相對於瑞士來說,新加坡的銀行保密法規有過之而無不及。相比之下,瑞士銀行的保密制度在美國和歐盟重重重壓之下逐步瓦解。
3. 穩定的金融市場
在新加坡,不需要擔心資產縮水的問題。高度完善的資本市場和豐富的專業人才撐起一個穩定的金融市場,不斷吸引鄰國乃至歐美財富轉移到新加坡。
這3點才是新加坡取代瑞士,成為下一個全球富豪藏錢第一選擇的原因。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